本篇文章1104字,读完约3分钟

几天前,我听到了一些事情。一天,一位朋友A在微信上收到一位很久没见的朋友B发来的信息,说B的朋友C的家人病得很重,需要筹集资金来治病,接下来是一个简单的链接。朋友甲不知道丙,也不知道丙是否真的得了重病,也不知道他是否真的需要这么多钱来治病。然而,在乙的劝说下,甲出于好心捐了一点钱。

这位朋友A的做法可能正是网上慈善众筹迅速发展的原因之一,比如简单的募捐。在中国,朋友圈发起募捐,大多数熟悉的人并不追求真实性和必要性,然后通过朋友的熟人和朋友分散开来成为一个网络,从而“轻松”地筹集资金。

但正如我的朋友甲所怀疑的那样,这个帮手真的得了重病吗?你真的需要像他在轻松筹集资金时发起的筹资金额那样多的钱吗?谁对这些信息的真实性负责?

信息的真实性只取决于自律

在对《国家商报》记者的调查中,我经历了注册发起募捐的过程,这个过程很简单,甚至在所有信息都给出之前,我就可以发起募捐了。很容易说发起者对信息的真实性负责,因为帮助信息被发送到他自己的朋友圈,“没有人用他的诚实来骗钱。”

这当然是一个好的愿望,但这样做等于说,信息的真实性很容易提出只能依靠自律的帮助者。事实上,朋友圈充斥着各种虚假广告和假冒伪劣商品,因此期望朋友圈对募捐信息具有“自我净化”的功能显然是不现实的。

特别是在慈善方面,公众希望看到慈善信息的透明度,包括帮助信息是否真实,资金是否必要,以及捐款的去向和用途。

然而,在现有规则的设计下,上述问题没有答案,更多的只能依靠帮手的自律。想象一下,如果有人用这种方式诈骗?按照这个流程,应该不难拿到钱。从这个角度来看,“轻松加注”至少提供了一个挑战人类贪婪弱点的机会。

慈善平台监管仍然存在空·怀特

根据中国最新的《慈善法》,轻易搭建这样一个平台并不违法,它刚刚通过民政部对网络慈善平台的审批。因为该平台本身不是慈善机构,根据该公司的说法,他们只提供一个平台,由求助者发起,资金最终将在求助者手中筹集。

然而,平台本身是否收取2%的费用是有疑问的。更重要的是,所有捐赠首先进入第三方账户,然后在扣除2%的费用后转移给帮手。已有2000多万资金存入与大病小额爱心互助相关的基金。那么问题是,谁来监督在捐助者支付资金和帮助者收到资金之间的这段时间里,捐助不会被用于其他目的?

在现有的法律框架下,这些问题仍然不规范。

虽然通过互联网众筹平台解决一些人的大病医疗费用差距是一件好事。但是,如果因为规则设计上的漏洞而成为少数人“轻松收钱”的工具,显然违背了平台方的初衷。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法律法规跟不上新形势”的问题可能会长期存在。我也希望尽快出台相应的监管法律法规,让更多人的善良不会被滥用。

标题:网络慈善监管靠自律 无异用规则漏洞考验人性

地址:http://www.pyldsnkxy.com/pyxw/102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