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526字,读完约4分钟

中国人寿保险(601628,BUY)(香港股票02628)本周发布了一份下调前公告,称“前三季度净利润同比下降约60%。”在低利率和股市调整的双重背景下,国内保险业“老大哥”的惨淡表现是金融企业增速下滑的真实写照。特别是对于资产雄厚的保险公司来说,“资产短缺”的影响不可低估。

保险业负债累累,资产配置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今年以来,投资收益下降和准备金贴现率假设的更新这两大因素,显然吞噬了上市保险公司的大量账面利润。打破“资产短缺”的紧迫性和重要性日益突出。

年内净利润的下降很难恢复

目前,保险业处于复杂的环境中,资本市场波动、利率下调、利率改革逐步推进等多种因素相互叠加。所有保险公司都难以避免利差收窄的趋势,上市保险公司也难以独立。在这个高基数下,今年的投资回报几乎不可避免地会下降。

可以预见,虽然只有中国人寿在第三季度报告中宣布净利润下降,但在总体趋同环境下,预计除盈利结构多元化的平安(601318,BUY)(港股02318)外,其他两家上市保险公司净利润同比下降将是一个高概率事件。这可以从几家保险经纪公司最近发布的三份上市保险公司季度报告的前瞻性分析中看出。

今年第三季度上市保险公司业绩下滑的两个主要原因是投资收益下降和保险准备金贴现率传统假设的更新。第一个原因的逻辑不难理解。优质资产的短缺越来越严重,国内股市继续波动。结果,保险公司的投资收益率直线下降,利差收入逐渐收窄甚至消失(投资收入很难弥补负债成本)。这也是目前国内所有资产管理机构都必须面对的一个系统性问题。

“资产荒”平添配置压力 上市险企陷入业绩困局

此外,不难理解“传统的保险准备金贴现率假设正在更新”。根据新会计准则的要求,在下调基准利率的过程中,寿险公司必须降低保险准备金贴现率的传统假设。该指标的下调将导致准备金成本的增加,这将对寿险公司的利润增长率产生负面影响。一般来说,哪家公司拥有较高比例的传统保险业务会受到更大影响。

幸运的是,上市保险公司的保险业务资格不断提高,保费“含金量”一路攀升。在今年的业务结构调整和转型中,上市保险公司呈现出“延长产品期限、优化产品、强化个人保险渠道”的良好态势,新业务的价值率大幅上升,这无疑为空未来的利润释放预留了一定的空间。

从多方面缓解“资产短缺”的压力

目前,保险公司最头痛的不是钱多的问题,而是钱放在哪里以及如何放的问题。数千亿新保费和到期再投资资金承受着难以形容的配置压力,这是目前笼罩在他们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当务之急是尽可能找到更好的投资场所,同时提高资本管理水平,降低投资组合风险。通过采访和调查,记者发现,包括上市保险公司在内的所有大型保险公司,都试图从多个维度缓解当前“资产短缺”的压力。

具体方法可以概括为:多资产、多能力、多币种。在固定收益市场,期限较长、风险和收益较高的债券品种配置将会增加;在股票市场,继续选择具有长期投资价值的高质量目标,如估值低、股息高、业绩稳定,以及未来具有长期增长潜力的行业;保持房地产等非标准资产的一定配置,以获得非流动性溢价;在qdii额度相对紧张的背景下,我们将通过研发各种创新方案,继续提高海外资产配置比例。

“资产荒”平添配置压力 上市险企陷入业绩困局

然而,对“许多”大惊小怪是不够的。在复杂多变的全球经济环境中,如何管理综合风险和资产风险也非常重要。一家大型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的负责人直言不讳地表示,要尽力平衡精算、财务、业务和投资的不同需求,加强压力测试、敏感性分析和流动性。

在业内人士看来,未来保险机构的投资能力将面临巨大挑战,尤其是机构的动态管理能力。将来谁做得好,谁做得差,一目了然。“当基本面趋于稳定时,社会和经济因素决定了大规模资产的轮换。在未来一两年内,这种循环将会加速,因为目前一些资产类别的价格已经非常高了。”

标题:“资产荒”平添配置压力 上市险企陷入业绩困局

地址:http://www.pyldsnkxy.com/pyxw/112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