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211字,读完约6分钟

法国餐饮巨头达能(Danone)再次在中国“割刀”。

11月15日,达能向《第一财经》记者证实,已与深圳英头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英头控股”)达成协议,出售2000年收购的国内知名饮料品牌乐百氏。达能表示,在未来,该公司将专注于天然矿泉水业务,而乐百氏不再计划。也是在多美滋之后,达能再次“瘦身”了其在中国的业务。

没有裁员

根据达能对CBN的回复,此次出售包括乐百氏品牌、在广州、北京、天津、成都、重庆和中山的六家乐百氏工厂,以及从事乐百氏品牌业务的员工,这些员工也将整体转移到英头控股。这意味着,在被收购16年后,乐百氏正式告别达能,回归民营企业。

关于出售乐百氏的原因,达能公共关系部副主任王会英向《第一财经记者》表示,为了在中国市场建立一个强大且可持续的商业模式,达能调整了其在中国市场的饮用水业务发展战略,将采取更加集中的发展模式,重点关注天然矿泉水业务,因此决定将乐百氏转让给英头控股。

目前,达能拥有三大天然矿泉水品牌,包括高端进口品牌依云和福威科,以及广东本土矿泉水品牌伊利。虽然乐百氏分布在全国许多城市,但普通饮用水的特性与达能的关注点不一致。

中国品牌研究院研究员朱表示,乐百氏在饮用水市场只能算是一个老品牌,市场份额很小,因此有望逐步剥离乐百氏的资产。一方面,从企业收入的角度来看,乐百氏对达能帮助不大;另一方面,从水的品种和发展的角度来看,矿泉水的发展更具优势,而伊利矿泉水是达能的自有品牌,因此剥离乐百氏符合达能的战略。

根据尼尔森公司的最新数据,华润一宝、百水山、农夫山泉、孔师傅、娃哈哈和冰露在中国拥有约80%的瓶装水市场份额。国内瓶装水市场增速放缓,同比仅增长6%;2014年,矿物天然饮用水销售额同比增长23%,远高于包装水14.3%的整体增长率。

英头控股有限公司成立于2004年12月,注册资本为2亿元人民币,此次接管了乐百氏品牌。投资者是郭敏,他掌管着资本掠夺者瑞富集团。

在英头控股的招聘广告中,该公司称其总资产近45亿元,拥有三家上市公司的股份,其中一家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另一家是深圳高新技术企业,并拥有国家知名商标净水器品牌“天使”、“建安印刷”等知名品牌。记者昨天联系了英头控股,但该公司拒绝了记者的采访;与此同时,安吉尔表示,它不知道此次收购。

朱表示,出售给英投控股未必是件坏事。安吉尔的净水器业务在华南表现良好,许多水公司购买了安吉尔的桶装水净化净水器。因此,这两个品牌之间是有关联的,但需要观察是否存在“化学反应”。

然而,记者了解到,乐百氏的交接并不顺利,广州百善厂的交接遭到了部分员工的抵制。广州一家工厂的一名员工告诉《第一财经》记者,三年前有传言说工厂将被出售,但没有进展,这次宣布投资者的变动有点突然。出于对未来的担忧,一些员工希望达能提供经济补偿,并保证相关员工的利益。

达能回应称,乐百氏广州工厂部分员工对股东变动不满,继续闲置工作,影响正常生产。达能在当地政府相关部门的指导下积极与员工沟通,希望尽快解决这个问题。

王会英表示,这笔交易只涉及公司股东的变动,不涉及裁员计划。对于乐百氏员工,公司不变,劳动合同不变,员工的合法权益不受影响。

继续减肥

事实上,这是达能在中国的第二次运营。2015年,达能将不再辉煌的婴儿配方奶粉品牌多美滋转售给雅士利。这一次,作为达能减肥策略的“受害者”,这款乐百氏并不是最受欢迎的乐百氏。

乐百氏成立于1989年,此后发展迅速。1999年,乐百氏已成为一家大型现代化企业集团。强健的产品包括牛奶酸奶饮料、瓶装饮用水、功能性饮料等。“乐百氏”商标于1999年初被国家商标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也是国内饮料行业的巨头。根据公共信息,自1993年以来,其代表性产品——健壮牛奶(Robody Milk)已连续六年在中国占据第一位。1999年,乐百氏每年售出20亿元人民币。

乐百氏终成达能弃子

2000年,达能集团一举收购了乐百氏92%的股权,成为该公司的最大股东。达能进入后,对乐百氏品牌寄予厚望,但由于种种原因,乐百氏的经营状况每况愈下。自那以后,尽管达能已经能够将功能性饮料引入乐百氏,丰富其产品线并取得阶段性成果,但最终还是没能扭转这一趋势。随着达能食品和饮料业务的回收,乐百氏只有一个单一的饮用水业务部门。

乐百氏终成达能弃子

朱彭丹告诉记者,达能有很好的理由收购乐百氏。当时乐百氏已经是国内知名品牌,这对达能在中国的布局有很大帮助,当时乐百氏带来了可观的收入。与此同时,乐百氏的一些产品与达能的品牌展开了激烈的竞争。收购后,他们成为竞争对手的朋友,这也有利于达能品牌战略的推广。

但在朱看来,达能之所以没有很好地玩好这场游戏,是因为新旧团队的磨合出现了问题,导致企业成长乏力、亏损,进一步影响了集团对乐百氏的关注和投资,最终形成了恶性循环,导致乐百氏的业务不断剥离,最终成为今天的公司。

此前,一些媒体报道称,达能亚太区总裁范艺谋2007年在上海的一次活动中公开表示,在《稳健》问题上,“我们必须承认我们犯了一个错误。”

朱对记者说,现在是行业快速调整时期,达能的做法并不出人意料。随着新一代消费者的崛起,企业的品牌、产品和营销都不同于以往。许多公司在经营策略上没有准确地配合消费者的变化。目前,国内许多大型快速消费品企业都面临着这样的问题。因此,中粮集团、恒大地产等巨头都在做减法,剥离一些利润较低、耗能较大的业务,专注于利润较高的优势业务。

标题:乐百氏终成达能弃子

地址:http://www.pyldsnkxy.com/pyxw/121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