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353字,读完约8分钟

【编者按】

每逢暑假,数以万计的中国大学生从城市奔向中国各省市的角落,用知识帮助乡亲们,也用眼睛和思想,对国家有了进一步了解和思考。澎湃信息政务频道携手已经上传的众多大学,推出“看见中国”专题报道,记录大学生们看见的中国细微之处。

【要闻】看见中国|厦门田洋村:“甘蔗哥”的困境

田洋村位于厦门市同安区大同街道北郊,毗邻同安城区,总面积约为2平方公里,农田面积约2000亩,下辖前宅、浮莲、双笕、郊边等11个自然村。

7月25日,南昌大学法学院寻梦前湖调研队奔赴调研活动第六站——厦门市同安区田洋村,通过对村干部的采访,了解田洋村的纵向快速发展现状,与其他五个村进行横向针对,橫纵结合,从而综合拆析其乡村快速发展模式。

共商大事促快速发展,心系群众干实事

田洋村计生和社保委员会的陈秒沿女士接待了队员们,首先参观田洋村党群活动服务中心。

在一楼服务大厅,陈秒沿向队员们介绍了田洋村村委会服务群众的革新模式,一是两委现没有独设办公室,都在一层办公,这是为了营造一个客观公正的办公气氛,加强村干部内部信息表达,提高入驻下达的效率,并且在村民有事的时候,马上就办,更加亲民利民。另外村委还设立了“已决”与“未决”盒。未决的首要是待办事情和放开会回来要学习的文件等,供大家一起学习;已决的首要是学习过的文件和解决完的事务,把村委的从业实体化,督促村干部认真完成任务,提高效率。

【要闻】看见中国|厦门田洋村:“甘蔗哥”的困境

随后,队员们跟随陈秒沿参观了二楼各功能室:在党委会议室有领导干部、先进党员以及各村民代表组成的乡村振兴智囊团为村子出谋划策;在调解室,有婆媳矛盾、邻里纠纷等不愉快情绪的时候,村民会来这里谈心,放松心情,并且村委也会邀请心理学专家来为村民排解不良情绪;在农家书屋,环境清雅,书盈四壁,村民们可以尽情遨游在书籍的海洋里;在文化展示厅,收音机、缝纫机、斗笠蓑衣、小人书……一个个老物件唤起了田洋人的百年记忆,留住精华,传承历史。

【要闻】看见中国|厦门田洋村:“甘蔗哥”的困境

有一样展品引发了队员们的观察,那是一本陈旧泛黄略有破损的册子,被单独陈列在玻璃柜中。经陈秒沿介绍,这是已知的全国第一部两岸共编的族谱《浯阳陈氏家谱》,由田洋村和金门庵前村陈氏宗亲联谊会共同编纂,记载了1000多年来陈氏家族“谱系”及其重要史实。全书进行大胆、探索性的改革,把古文都翻译成白话文。一部家谱见证了两岸同根,通过两岸文化交流,助力祖国统一大业。

【要闻】看见中国|厦门田洋村:“甘蔗哥”的困境

“咱厝的甘蔗哥,为人硬直,行事公正”

田洋村种植甘蔗已有数百年之久。

早些年,甘蔗是田洋村村民的首要经济收入来源。汀溪水流经田洋村,这里土壤肥沃,田洋村村民不畏艰苦、勤劳耕作,因为此田洋出产的甘蔗茎粗皮薄、甘甜质脆、汁多渣少,品质高,在厦门地区打响了企业品牌,周边不少人都慕名前来购买。

【要闻】看见中国|厦门田洋村:“甘蔗哥”的困境

陈秒沿热情地为我们介绍道:“如果是从甘蔗的末端一节一节往上啃,你们便会感受到那‘倒吃甘蔗节节甜’的‘蔗境’。所以,甘蔗被看作是生活中甜蜜事业的象征。在同安,春节前的除夕晚,大人们会在孩子睡觉的房门后放上几株甘蔗,意为祝愿孩子过年‘快快长高’。姑娘出嫁首次回娘家,父母送两株连根带尾的甘蔗,就是祝贺夫妻今后生活如糖似蜜,有头有尾,白头皆老。”

【要闻】看见中国|厦门田洋村:“甘蔗哥”的困境

为了更好地保存特有的甘蔗文化,田洋村每年都要举办甘蔗文化节,这样的活动不仅丰富了村民们的精神文化生活,而且让全体村民对国家的“文化兴村”战术有了更深刻的认知。原本“各忙各”的村民借此有了越来越多交流信息表达的机会,增强集体聚集力,并且也让田洋甘蔗扩大影响很大,闻名全国。

【要闻】看见中国|厦门田洋村:“甘蔗哥”的困境

甘蔗是老一辈田洋人的经济命脉,现在已经成为田洋的特色农产品之一。村民们对甘蔗有着十分浓厚的感情,在大学生村官王明瀚的带领下,田洋村自行设计了村子的形象代言人“甘蔗哥”。“他是我们田洋人的一个缩影,代表一种田洋精神——外表干硬,内在清甜,甘于奉献。外表干硬说的是我们做人干脆、爽快,内在清甜是指我们农村生活的人做人做事风格淳朴,而甘于奉献就是我们的为人处世价值观。”陈秒沿如此解释道。

【要闻】看见中国|厦门田洋村:“甘蔗哥”的困境

接着,陈秒沿带领队员们观看了田洋村拍摄的同安首支村歌mv——甘蔗歌。这首歌是王明汉年创作的。当时他在田洋村当村官。“我是甘蔗哥,我唱甘蔗歌,做人要硬直,行事要公正……”这支mv以甘蔗哥和田洋妹的爱情故事为主线,取材、取景均在本村,首要展现了田洋村勤劳实干的人文风情和生活风貌,增强村民的认可感与归属感。

【要闻】看见中国|厦门田洋村:“甘蔗哥”的困境

关于田洋村的如今快速发展现状,陈秒沿提到了三点。

第一,目前田洋村的青壮年大多外出打工,只有少数五六十岁的村民留在村里务农,劳动力较为短缺,而且只有散户种植甘蔗,村里尚未形成产业链,进行规模经营。

第二,田洋村地理上不靠山也不傍水,只有大片的农田,灌溉水源短缺,缺乏较好的自然资源快速发展旅游业,一点项目也尚在规划中。

第三,村子的快速发展首要靠政府扶持,一点投资公司对位于田洋村口的厦门监狱有所忌讳,村子难以获得外来投资,因为此与其他村子相比,田洋村整体快速发展较为滞后。

在田洋村的规划问题上,陈秒沿表示,同安区目前由于关联政策的影响,养殖业的快速发展受限,只能考虑在种植业上多下功夫,相对的快速发展速度会比较迟缓。并且,在乡村旅游方面,田洋目前在规划田洋书院,同时将整村的基础设施进行升级,使得游客愿意光顾田洋村。

【要闻】看见中国|厦门田洋村:“甘蔗哥”的困境

与活动中心从业人员的合照

调研队员们在田洋的调研中,总结出阻碍快速发展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1、用地问题。乡村旅游是实施乡村振兴战术的重要手段,乡村旅游项目建设涉及农用地、林地的采用问题。而随着这几年土地管理力度的加大,用地控制十分严格,“乡村旅游”的一点辅助设施、配套项目及建设规模的扩大都受到了土地要素的牵制,制约了乡村旅游的进一步快速发展。

【要闻】看见中国|厦门田洋村:“甘蔗哥”的困境

2、环保问题。当前生态环保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政府管控非常严格。但是由于农村居民缺乏相应的环境概念和环保意识,导致垃圾堆放随处可见;有些垃圾倾倒进沟渠、流入河流,直接严重影响了水质和土壤质量。而且,对电池等有毒垃圾随意丢弃将会造成的污染环境的严重后果,居民也没有警觉意识。再加上一点根深蒂固的老观念,如“垃圾堆远一些就对自己没有影响”的想法,造成农村居民参与农村垃圾治理从业的积极性不高。

【要闻】看见中国|厦门田洋村:“甘蔗哥”的困境

3、村民配合度问题。由于农村居民大多从事最基础的种植农业,通过种植收成通常能够自给自足,加上农村受教育程度普遍不高,因为此多个村民不了解也不看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快速发展的趋势,缺乏农产品深加工的理念,不擅长得借用网络平台快速发展新型农业产业模式。即便有村领导班子的积极推广和鼓动,多个村民还是停留在从事以前传下来的、保守的农业阶段,对乡村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造成了一定的阻碍。

【要闻】看见中国|厦门田洋村:“甘蔗哥”的困境

4、转产转业、创业问题。

(1)渠道狭窄。转产转业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退养户对政府扶持、补助政策的了解度不高,如在职业培训方面,尽管由政府买单免费培训,但是真正参与培训的人寥寥无几。部分退养人员即使参加了关联培训,也因年纪大,理解能力欠缺,文化程度低等原因而无法取得技能证书,并且,自身劳动技能缺乏,转产与再就业的能力不强,且转产渠道不宽,最后大多村民还是转到农业行业。

【要闻】看见中国|厦门田洋村:“甘蔗哥”的困境

(2)创业资金短缺。虽然大多数农民经过多年打拼有一定积蓄,但是如果要作为创业的资本,仍然是杯水车薪。虽然政府有出台创业资金的扶持政策,但是手续多而杂、审批较长、名额有限,难以及时处理返乡创业者的资金问题。

(3)缺乏科学指导。转产就业、转产创业的选择需要综合考虑到农民对领域的熟悉程度、资金积累、当地产业结构、地方资源等多方面情况,转产创业项目要在进行市场拆析的情况下作出科学的选择。但农民往往不擅长得怎么进行市场拆析和产品定位,或者偏听偏信,为转产创业的失败埋下了隐患,错过了最佳投资时机。

【要闻】看见中国|厦门田洋村:“甘蔗哥”的困境

尽管田洋村快速发展进程较为缓慢,但是近年来在上级党工委、政府的在乎支持下,田洋村依托“美丽厦门、共同缔造”和“党建富民强村”项目,激活农村“造血”功能,各大快速发展规划都正在实施当中,村民每个人平均纯收入逐年攀升。田洋人相信,只要发挥好田洋村的特色农产品资源特点,将一三产业有机结合,大家的日子会越过越美好。

【要闻】看见中国|厦门田洋村:“甘蔗哥”的困境

图片:郭家欢

本文原标题《南昌大学法学院:同心筑梦,爱在田洋》,发表时略有撰改。 

本信息公众号

猛料越来越多了! 欢迎扫描左边的二维码关注本信息的官方web消息( xinlang-xinwen )

标题:【要闻】看见中国|厦门田洋村:“甘蔗哥”的困境

地址:http://www.pyldsnkxy.com/pyxw/150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