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902字,读完约2分钟

太行、王屋两座大山,周围七百里,达万丈,原位于冀州南、河阳北部。

山北有一位老人,名叫愚公,快90岁了,他家住在山的正对面。他感到山北交通阻塞,来回得绕道儿,很不方便,就将全家人召集在一起商量说:“我和你们一起用全力把这两座大山搬掉,开辟一条通往豫州南部、直达汉水的大道,能行吗?”全家人异口同声地表示赞成。 只有他的妻子表示怀疑,对他说:“凭您这点力气,连魁父那样的小山也平不了,又如何能把太行、王屋这两座大山平掉呢?再说,挖出来的泥土、石块,又往哪里放呢?”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说:“把哪些挖出来的泥土、石块,一部分扔到渤海的边上,一部分扔到隐土的北面去。” 于是,愚公就带领子孙中能挑担子的3个体,凿石头,挖土块,用畚箕和箩筐把泥土石块运到渤海边上去。他的邻居京城氏的寡妇,有一个遗腹子,才七八岁,也蹦蹦跳跳地来帮忙。他们从冬天到夏天,才能往返运一次。 河曲有个名叫智叟的老人,他见愚公率子孙挖山不止,便来取笑并劝阻愚公说:“你真是太愚蠢了,像你这样大把年纪,这么点力气,恐怕连山上的一根茅草也拔不动,还能把这些泥土石块如何样呢?” 北山愚公长长地叹了一口气说:“即使我死了,还有我的儿子在呀!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儿子又生儿子,儿子又生孙子,子子孙孙,无穷尽的啊!可山是不会再增高了,挖一些,少一些,何愁挖不平呢!”河曲智叟被说得没话可说了。 山神听到愚公的这番话,害怕愚公再不停地挖下去,就把这件事原原本本地报告了天帝。天帝被愚公的精神所感动,就派大力士夸娥氏的两个儿子,背起这两座大山,一座放在朔方的东部,一座放在雍州的南部,从此以后,从冀州的南部到汉水的南岸,便没有高山阻隔了。 点评:《愚公移山》是一篇古老的神话色彩比较浓厚的民间寓言,最早记载于《列子·汤问》。这里发表的是白话译文。 《愚公移山》的故事,阐明了一个真理:群众是真正的英雄,只要依赖群众,大家齐心合力,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愚公移山精神,贵在持之以恒。它同夸父追日、精卫填海、铁杵磨成针一样,都是以前传下来的中国精神。愚公移山,改造中国。数千年来,这种精神,一直鼓舞着中国人努力地改造着中国。

——从《中国以前传来的故事百篇》中

标题:“愚公移山(中国以前传下来故事)”

地址:http://www.pyldsnkxy.com/pyxw/173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