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953字,读完约2分钟

虽然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讨论已经很多了,但是本文的目的是把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东方战场放在国际大结构的变动中讨论,由此可以看到以前丢失的复印件,可能会加深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理解。

东方战场包括两个战场。 一个是中国的战场,另一个是太平洋的战场。 中国的战场是主战场,这个问题长期以来在国际学术界和整个世界都没有被强调。 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我们必须强调这些。 关于战争的起源,以前就强调了战争策源地的形成,在东方是日本军国主义。 这个说法很好,但我认为如果不把战争的准备进行几十年到一百年,就不能把问题弄清楚。

描绘日本投降场景的油画,陈坚画。

1 .战争下咨询和东方战场的形成

中国战场的形成酝酿了很久。 1840年以前,东亚世界体系是朝贡体系,中国在这个人系中处于中心位置,单独强大。 但是19世纪末,情况发生了根本变化,帝国主义分割了东亚,朝贡体系完全解体了。 中国没有成为殖民地,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英法俄德日在各霸一方,美国以“门户开放”为口号,瞄准全中国。

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入侵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英法阶段,其基本特征是商业帝国主义。 这个阶段从1840年到19世纪80年代,期间有第一次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三次战争。 这三次战争的首要目的是打开中国的入口,无限制地流入外国商品。 因此,《南京条约》的核心文案是通商,以香港为基地,将英国产品运输到中国。 第二次鸦片战争和中法战争的目标也大致相同,《中法新约》提出了开放边界,开放了云南、广西等国的边境贸易。 以这种贸易为首要目标的商业帝国主义阶段反映了19世纪中叶自由资本主义的历史现实。

20世纪80年代以后,入侵中国进入第二阶段,是列强对抗的阶段。 由于世界整体结构发生了变化,帝国主义夺取殖民地的斗争在世界上蔓延,在中国表现出来,就是切断中国的领土,划分势力范围。 地区成为列强争夺的确定目标,但实施入侵的主要国家不仅加入了英法,还加入了俄罗斯、德国、日、美4个国家。 那时英法对世界的控制力大幅度减弱,但新工业国的德、美、日、俄迅速发展,对英法构成了严重的挑战,他们在中国的活动也对英法构成了威胁。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标题:“世界大格局中的二战东方战场”

地址:http://www.pyldsnkxy.com/pyxw/174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