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621字,读完约4分钟

改革城市管理体制有效应对“大都市病”——北京市城市管理体制改革试行见闻

濮阳信息港北京8月13日电(记者任卫东、李舒、杨毅沈)面积84平方公里,常住人口86万的北京市石景山区,2014年成为北京唯一的城市管理体制改革试验区。 这个面积比东城区和西城区的和略小,在原本以“首钢”名片闻名的城市地区,北京市各级政府决心全面深化改革,正在摸索有效应对“大都市病”的“处方”。

城市管理好不好,不是房子有没有排名

从天安门出发,沿着北京长安街一直向西走15公里就进入北京市石景山区的分界线。 首钢转移后,石景山确立了向高端绿色快速发展转型的方向。

但是,与“清洁有序、美丽”的城市管理目标相比,垃圾到处乱放、小广告满墙、停车无序、占领道路、旅行者扰乱人们、环境肮脏等“大都市病”的突出症状

对此,北京市市长王安顺在石景山区的调查中指出:“城市管理是否顺利,关键不是房子是否在楼上,而是干净整齐。”

“我们长期以来思考的问题是,为什么八个“大帽子”不能管理“大帽子”? ”。 这也是石景山区委书记牛青山长期困扰的事情。

为了阐明国内大城市快速发展的难题,从2014年开始,石景山区成为北京市城市管理体制改革的“小切入点”。

“狗拿老鼠猫看比赛吗? 》改革面临城市管理的核心问题

“我们镇的事务所发现了没有正规手续的‘黑幼儿园’,区很多部门说不在自己的管辖之下,但街上没有权限,没有人执法。 石景山某镇公所主任叹息说:“有句谚语叫‘狗看着老鼠猫战斗’,非常形象地表现了本来城市管理中的‘条和街区’的问题。”

在以往的城市管理事业中,部门分工细致,作用交叉,各自为政,推卸责任等问题很突出,所以“看到的东西不能管理,不能管理的东西”成为了“大都市病”的主要原因。

对此,石景山成立了区委城市综合管理工作委员会,实现了党建指挥,实行了“综合管理”、“职能下降”、“考核转变”等全面改革措施。

-“综合管理”。 石景山区大力推进“行政综合”、“法治综合”、“上下综合”。 一是部门分工细致,改变职责交叉的状态,本来就不属于彼此,谁也管不了谁的问题。 第二,实施了法律法规、执法力和执法手段三个方面的综合,基层一线执法人员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制度“武器”。 三是让街道(社区)权利干事为此石景山区将380项行政处罚权沉入本次级组织实施。

-“职能下降”。 记者看到改革要求机关人员下降到基层,在制度上充实一线的专业执法力度。 在八角、鲁谷、金顶、古城等街(社区),记者看到来自城管、公安、环境保护、安监、食药监、工商、消防等地区级执法机构的员工已经在街(社区)事务所有了自己的办公桌。 目前,石景山区9条街综合执法队伍达273人,每条街达30多人。

-“迁移审核”。 八角街事务所党委书记陈婷婷说,原来地区一级的委任局从各自的事业中审查街道办事处,现在增加了对街道办事处委任局驻外人员的审查。

多元主体共同参与,不让“政府做,大众看”

加强城市管理体制改革不能只有政府。 牛青山认为,基层管理不会使用“政府在做,大众在看”的奇怪形象。

解决违规建设是处理“大都市病”问题的十字路口。 记者在鲁谷社区五芳园区,在激烈的“辩论会”上,讨论是否应该拆除正反两面在院内私人设置的铁皮车棚。 鲁谷社区行政中心主任姚茂文说:“我们的方法是邀请大众,以法制的刚性为前提,协商处理方法。” 最近,记者在五芳园区看到,新的自行车棚已经按照大众的要求建造。

广泛动员社会力量,构建共治共享、多元化参与的现代化基础管理模式,成为北京市城市管理体制改革试点的一大目标。

改革试点工作开展以来,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在体制机制、人员编制、法律法规等方面受到制约,还存在一些困难和不足。

对此,牛青山表示,深化试验性石景山区改革的事业不会在此停止。 将来,将继续认真整理处理员工的弱点,继续深化城市综合管理体系的提高,扩展到社会管理行业,谋求形成可复制、可宣传的做法,成为深化改革的试验经验。

标题:“北京市城市管理体制改革试点见闻”

地址:http://www.pyldsnkxy.com/pyxw/175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