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509字,读完约4分钟

我国自古就有保护自然的优良以前传下来,并在长时间农业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智慧。稻鱼共生、桑基鱼塘、坎儿井……这些蕴含着“天人合一”、“和谐快速发展”、“循环利用”理念的方法,对当下所倡导的“生态农业”、“美丽乡村”建设、现代化农业仍然有宝贵启示。本期文化视点特选编几个人现以前传下来生态文化理念的范例,以供借鉴。

梁雨张琪

岜沙是贵州省从江县丙妹镇的一个行政村,由宰戈新寨、王家寨等5个自然寨组成。每逢假日或周末,岜沙苗寨里游人如织,游客们或凝聚在郁郁葱葱的古树林下欣赏曼妙的岜沙苗歌苗舞,或漫步在村里古朴的石板路上感受岜沙苗寨的古风古韵,在蓬勃的绿色中体会着岜沙的神秘。 岜沙良好的生态环境和独特的民风民俗每年吸引80多万中外游客前来旅游体验。”岜沙苗寨的镰刀剃头、树葬等习俗,都让游客们大开眼界。 “我们这里自古以来有老人去世不立坟墓的习俗,先人的墓碑就是那一棵棵大树,村前寨后这些大森林就是祖先的陵园。”村民滚水格介绍说,岜沙人把树看作是神灵,人死了埋葬入土,不留坟墓不立墓碑,只在死者的墓穴上栽种一棵小树,以示生命得到了树神的沿续,生命之树从此万古长青,庇护子孙万代安康。转遍岜沙村头寨尾,可以惊奇地发现,在这个偌大的苗寨的四周,果然看不到一处坟头一块墓碑。 岜沙自称是古代蚩尤部落的一个分支,逐鹿中原蚩尤战败后,岜沙先祖几经辗转来到贵州大山深处的地名叫岜沙(当地苗语即草木繁多茂盛的意思)的地方落寨避难,人们以狩猎和农耕为生。如今,岜沙村快速发展到5个自然寨共505户2546人,村民的姓氏以滚、贾和王姓为多。 岜沙村老人滚拉旺说,以前是茫茫的大森林保护了岜沙祖先,是树木让岜沙人得以生存并繁衍。因为此岜沙人自古以来敬树、护树,祖先制定有极为严厉的寨规,乱砍伐一棵树木要罚“三个一百二”(即一百二十斤猪肉、一百二十斤米、一百二十斤酒)供全寨人食用,以儆效尤。 在岜沙,每出生一个孩子,父母都要为其种上一棵“生命树”苗,并精心护理其长高长大。在这个孩子生长的过程中,如果遇到不顺或者家里突发变故,父母就带着孩子来到自家的先祖墓穴上的大树祭拜,祈求祖先庇护并消灾解难。到这个体死后,其子孙就砍下这棵“生命树”做成棺木装尸下葬,然后在墓穴上又种下一棵树,表示逝者永生。春秋轮回,岁月流转,这一奇特的丧葬习俗形成了岜沙独特的“树葬文化”。 岜沙人一直固守着先祖的遗训。岜沙苗寨岜沙人头上蓄留的发髻象征着生长在山上的树木,身上穿的青布衣服象征着那美丽的树皮。岜沙人认为,如此安然自得的生活,首要是得益于祖先选准的这块宝地,尤其是这片生于斯、养于斯的森林的荫庇。于是岜沙人对树木特别崇拜,把树木当神祭拜。岜沙人说:“人来源于自然,归于自然;生不带来一根丝,死不带走一寸木。”从古到今,岜沙从不滥伐树木,尽管321国道已于1965年修通过境,可就是从未有车敢到岜沙来拉过一车木材。 岜沙绝无仅有的砍树“行动”,那还是1976年,北京修建毛主席纪念堂,全国各族人民都踊跃投工献料。怀着对主席无限敬重的岜沙人,毅然决策将寨前小山头一棵全寨视为林中大神、直径1.2米的千年香樟树敬献给毛主席纪念堂。樟树出寨时,全寨老少都跑到公路两边夹道目送,一直到尘灰已净。为了纪念,他们在树址处建造了一座八角纪念亭“敬献毛主席纪念堂香樟木纪念亭。” 如今,岜沙已经成为贵州生一个闻名中外的原生态民族文化旅游景点。据不完全统计,仅年岜沙苗寨景区接待海内外游客达86万多人次,全年旅游综合收入近1.62亿元人民币。 “祖先留下来的文化遗产为我们开发旅游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而且别人又拿不走的‘资源宝库’,现在旅游业成了村民们致富的特色产业。”滚水格自豪地说。

标题:“岜沙苗寨独特的“树木崇拜文化””

地址:http://www.pyldsnkxy.com/pyxw/177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