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804字,读完约2分钟

文艺理论的方针

清明节过去了,气清景明,万物出现,这时候是百花齐放繁荣的季节。 在“学习古典”的本期,多次谈论应景学习的技能。 “一花独放不是春天,而是百花齐放春满园”。

例如,习近平主席在年4月7日的博鳌亚洲论坛年会上说。

“一花独放不是春天,百花齐放春满园”世界各国联系紧密,利益交流,有无,特征必须相辅相成,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别国的合理关心,在谋求自身快速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快速发展,共同利益的

一花独放不是春孙旭东(书)

例如,在年3月27日教科文组织总部的演讲中,习近平主席做了如下发言。

文明丰富多彩,人类文明多样,才有交流互鉴的价值。 ……“一花独放不是春天,百花齐放春满园”如果世界上只有一种花,不管这花有多美,那都是单调的。 无论是中华文明还是世界上存在的其他文明,都是人类文明创造的成果。

“一花独放不是春天,百花齐放春满园”这句话是谁第一次写的,现在被调查的最早的记录出现在明代的《增广贤文》的收录中。 诗句意味着普通的事情。 一朵花并不证明春天即将到来,百花齐放意味着春天的旺盛。 ——但“百花齐放”这个成语并不平凡,在这很长一段时间里,它是我们国家极其重要的文艺方针,更进一步说,它是我们民族长期以来的文明形态。

1956年,毛泽东同志在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提出党和国家应成为科学迅速发展、文学艺术繁荣的指南。 这就是有名的“双百”方针。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从此成为繁荣和快速发展社会主义科学和文化事业的重要指南。

现在中国艺术研究院的成立也是从毛泽东同志1951年成为前身的题名“百花齐放,陈出新”的口号开始的。 这证明了这个全国唯一的国家级综合性艺术科学研究机构在旗帜上传播新中国文化艺术界“百花齐放”的精神主旨。

文学艺术和思想文化行业的“百花齐放”道理看起来很简单,其实是考验时代精神,体现文明过程的历史命题。

1 2 3 下一页 1 2 3 下一页

标题:“醉中国·学习经典:一花独放不是春 百花齐放春满园”

地址:http://www.pyldsnkxy.com/pyxw/182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