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507字,读完约4分钟

[摘要]在现行分税制财政体制下,户籍制度改革仍由地方政府主导,为维护地方利益,改革将在一定程度上打折扣。

夏之鱼

"新的户籍改革已经实施了三年,无形的壁垒被打破了吗?"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社会管理研究所最近发布的《社会制度蓝皮书:中国社会制度改革第6号报告(2018年)》,指出户籍改革涉及整个国家政策体系的调整和国家各部门之间的联动,地方政府的能力难以实现。在现行分税制财政体制下,户籍制度改革仍由地方政府主导,为维护地方利益,改革将在一定程度上打折扣。

新户籍改革推行三年 无形壁垒打破了吗?

众所周知,户籍管理制度改革本身并不复杂。核心问题是许多公共服务和社会福利政策都与户籍相关联,而且它们形成的时间很长,涉及的领域很多,很难协调。第二,城乡、地区和城市之间存在很大差异,需要合理引导。只要不能从根本上改变中国城乡和地区之间的发展不平衡,中国的户籍改革就不可能一蹴而就。从这个维度来看,新一轮户籍改革无疑是一种渐进的思维方式。2014年7月24日,国务院发布了《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随后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发布了地方版户籍改革方案。不难发现,新一轮户籍改革的最大亮点不外乎两个:居住证制度的建立已经成为国家的“标准”;许多地方已经放宽了户口迁移的条件。

新户籍改革推行三年 无形壁垒打破了吗?

毫无疑问,实现人口的自由流动是户籍改革的最终目标。然而,由于诸多因素的制约,在体制改革过程中必须做出一些过渡性安排。居住证制度发挥了这样的作用。这个角色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已经告别了暂住证时代。从“暂住地”到“居所”,虽然只有一个词的区别,但有质的区别。暂住证的功能主要是方便无任何福利的非居民人口的管理,而免费义务教育和其他福利则附在居住证上。这种质的差异不仅反映了社会治理思想的变化,也标志着中国向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新户籍改革推行三年 无形壁垒打破了吗?

新一轮户籍改革实施三年后,居住证制度发挥了多少预期效果?对于一个想住在城市里的人来说,这似乎是一个不知道该叫居住证还是临时居住证的问题。重要的是他申请居留许可是否方便,居留许可有多少美丽而有用的好处,以及从申请居留许可到最终定居是否总是遥不可及。由于不同的经济发展条件,各地的居住证制度差异很大,因此很难概括这些问题,但没有必要承认许多城市的居住证含金量明显不足,蓝皮书中指出的“无形壁垒”的存在应该是事实。

新户籍改革推行三年 无形壁垒打破了吗?

从城乡差别的户口簿到城乡统一的居住证,公众按照个人意愿自由行动的障碍越来越少。然而,在后户口本时代,政府需要为持有居住证的人提供同样的基本公共服务。对于地方政府来说,这种服务不仅是数量上的增加,而且是质量上的改变,这无疑是一个重大挑战。基于这一认识,在现行分税制财政体制下,客观分析认为,蓝皮书中提出的地方政府主导的户籍制度改革将不可避免地打折扣。

新户籍改革推行三年 无形壁垒打破了吗?

但是没有必要对此感到悲观,因为情况比人们想象的要好。随着中国经济和社会的深刻变化,户籍改革的许多障碍可能会无形中消失。

过去研究生可以在郑州定居,中学生可以在郑州定居。目前,在中国的一些大城市定居几乎没有门槛。为什么各地要竞相引进人才?原因很简单。这些城市的基础设施和经济发展水平差别不大。如果你继续保持较高的户籍门槛,人为地关闭人口流动的大门,你失去的就是别人得到的。这种变化肯定会给城市的发展带来非常不利的影响,社会越老龄化,这种影响就越明显。因为城市发展在于人,所以城市活力也在于人。人们似乎是城市的负担,但实际上他们是城市的贡献者。显然,为了吸引人们定居,大城市的机构之所以如此简陋,并不是行政官员主观意志的产物,而是在紧迫形势下的一种被迫适应。

新户籍改革推行三年 无形壁垒打破了吗?

形势比人们的形势更严峻。只要中国的经济和社会继续发展,户籍壁垒被彻底打破就不是一件遥远的事情。

(作者是媒体评论员)

标题:新户籍改革推行三年 无形壁垒打破了吗?

地址:http://www.pyldsnkxy.com/pyxw/33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