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917字,读完约7分钟

新域名条例的启示:中国和美国需要“理解”对方

网络实验室创始人方兴东

中国互联网的一举一动都可能引起全球的骚动。2月28日,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在官方网站上发布了《互联网域名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并正式征求公众意见。海外媒体纷纷报道,我也接受了几次采访。主要问题是:无论谁想在中国提供服务,国内和国外的企业都必须在中国注册域名吗?将来在中国只能浏览在中国注册的域名吗?其疑虑主要来自草案第37条:“在中国境内上网的域名由国内域名注册服务机构提供,由国内域名注册管理机构经营管理。互联网接入服务提供商不得为非由国内域名注册服务机构管理的域名提供网络接入服务。”

域名新规的启示:中美需要互相“读懂”对方

对于第37条草案的具体影响,我给出我个人的预测:1 .它不会影响全球网站的浏览;2.不会影响全球网站的基本服务;3.影响中国服务器设置的商务网站,尤其是全球统一域名的网站和在中国设置服务器的网站,需要一些灵活的方式。对于在中国拥有独立域名的网站来说,影响很小。

新规定不需要过度解读,我坚信中国互联网的大方向不会有大的调整,也不会有大的影响。例如,在域名层面,海外网站的正常浏览肯定不会受到直接影响,域名系统必须保证全球互通,否则互联网将不可避免地成为巴尔干半岛。一旦这一趋势成为现实,不仅是美国,也是中国最大的输家。只有按照目前的措辞,想要在中国商业化运营的大型运营网站才会被纳入管理体系,并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然而,占绝大多数的一般企业的官方网站、个人网站和小型网站不应受到影响。我相信中国的互联网管理作为一个整体将保持开放。作为中国整个社会和经济发展和创新的动力和催化剂,保持互联网的开放是保证其生命力的生命线。任何走向终结的努力最终都是自己造成的。

域名新规的启示:中美需要互相“读懂”对方

3月30日,《纽约时报》中文网站的一篇文章的核心观点是:“如果这项规定适用于所有网站,将会产生巨大的影响,其效果是将中国从全球互联网中分离出来。通过建立网站的国内注册制度,该条例将建立审查制度,只有那些在中国政府专门注册的网站才能访问中国。”

相比之下,美联社的文章显然是客观的。在文章的最后,我引用我的观点:我相信中国将寻求加强对互联网的控制,但它绝对不会将中国与世界隔离开来。任何关闭中国互联网的企图“都会给中国造成与美国同样的损害。”总的来说,它是相对平衡的。

3月30日,工业和信息化部(MIIT)回答了这个问题,这个问题通过中国新闻社突然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工业和信息化部表示,媒体对个别条款存在误解。这种方法和全球域名管理系统之间没有根本的冲突。相关条款主要要求在中国访问的网站使用在中国注册的域名,不涉及海外访问的网站,不影响用户访问相关网络内容或外国企业在中国的正常业务。

域名新规的启示:中美需要互相“读懂”对方

官方的解释暂时平息了外界的过度担忧。然而,此次事件所反映的问题是多层面的:美国媒体对中国的互联网治理一直存在误解和过度反应;海外企业过度担心中国互联网与全球互联网的互联互通;国内决策过程和各利益攸关方之间也缺乏沟通和协商;事前或事后缺乏与国内外媒体的及时、充分的沟通机制。

这些问题的根源在于美国需要真正“了解中国”,中国也需要真正“了解美国”。或者更重要的是,世界需要真正“了解中国”,而中国也需要真正“了解世界”。

由于各种复杂的因素,中美两国在网络治理的理念和实践上存在很大差异。尽管双方之间存在着不可调和的竞争和利益冲突,但大多数仍是由沟通引起的问题。随着互联网的全球化和社会化,网络治理的内涵和外延都有了很大的拓展,中美之间的差异令人眼花缭乱。然而,归结到最简单的一点,最典型的是网络主权之争。

“网络主权”概念是中国网络治理政策和思想的核心,但它与美国政府倡导的“网络自由”概念有很大不同。想法之间的冲突通常是每个人都说自己的话,而鸡和鸭说话,这可能会被永远误解。然而,如果中国和美国真的回到彼此的网络治理实践,分歧可能不会那么严重。

例如,网络主权的概念实际上不是一个简单的理论或概念问题,而是一个客观事实。放弃网络主权和全球网络治理是不可思议的,谁来建设基础设施,谁来打击网络犯罪,谁来组织国际合作网络打击恐怖主义等等。,只能由代表主权的政府力量来胜任,这也是政府合法性的基础和基本职责。完全否认网络主权必然导致虚无主义。然而,网络主权并不等同于传统的国家主权。传统国家主权的精神和原则仍然适用于网络空,但其内涵和实践与基于地理领土概念的传统主权完全不同。从超然的角度来看,网络主权的本质可能不会像美国政府所主张的那样被完全忽视或淡化,也不会像中国一些人所强调的那样真实和清晰。最恰当、最理性的理解应该是,网络主权就像我们所谓的网络社会一样,既是既成事实,也是客观存在。然而,它们都是新事物,它们仍在迅速发展和演变,远非一成不变,它们还不够成熟,还不够清晰。因此,中美两国最好坐下来,把可界定的与网络主权相关的部分和能达成最大共同点的部分,首先建设性地应对共同的挑战:例如,如何跨境合作,有效控制日益猖獗的各种网络犯罪;如何通过“空网络”与“中国网络”的联合机制,有效防止网络恐怖主义的不断蔓延;我们不能很快达成全球网络治理的统一规则,我们也可以在国际层面共同建立一些高效的沟通和协调机制,避免不必要的误解和误判...

域名新规的启示:中美需要互相“读懂”对方

虽然没有必要对这一新的域名法规进行过度解读,但是,我们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需要正视。在与网络相关的政府和法规制定过程中,所有利益相关者都应尽早参与。目前,草案向公众开放征求意见,但在起草阶段,应形成一个开放的工作机制。毕竟,域名系统是互联网的“生命线”,是整个全球互联网的核心基础设施,是真正形成全球互联互通的最重要基石,也是各国围绕全球网络治理建立合作机制的最关键的“公共产品”。涉及外部性突出的重要领域的制度修改,从一开始就最大限度地包含了各方的利益和意见建议,尤其是包括外国企业和国际组织在内的力量,这是最终有效实现目标的关键。此外,空对第37条草案仍有改进。一方面,一些概念和措辞的定义相当模糊,存在空误解。另一方面,这一条款的实施细节应该更加明确,以消除海外企业的过度担忧。目前,《办法》仍处于征求意见阶段。如果我们能更加务实和完美,减少不必要的恐惧,不是更好吗?特别是,我们互联网法律法规的内在精神必须符合互联网精神和全球互联网规则。例如,如果所有国家都基于域名本地化注册,那么像谷歌、脸书、腾讯和阿里巴巴这样的全球互联网企业就不能在每个国家注册一个新域名,但200多个国家必须在自己的国家注册200多个域名。根本目的是确保网络安全和控制网络治理,这决不能本末倒置。

域名新规的启示:中美需要互相“读懂”对方

对于美国媒体和企业来说,不必太担心中国的互联网管理。乍一看感到惊讶是不正常的。专为制造新闻噱头而报道也违背了新闻的基本客观性。在这方面,谈论利益胜于谈论理智。兴趣是判断和分析的根本基石和前提。中国是全球互联网的最大受益者之一。无论是过去还是未来,进一步融入全球化并更好地保持互联网的互联互通是中国利益的最佳体现。

域名新规的启示:中美需要互相“读懂”对方

新的域名监管事件虽然得到及时解决,但各种矛盾和问题将长期存在。我们应该认真检讨这次事件的原因和后果,各种国有问题和内部因素。然后,下一个事件可能是不可避免的,但我们可以更加积极主动。(编辑朱乃娟)

标题:域名新规的启示:中美需要互相“读懂”对方

地址:http://www.pyldsnkxy.com/pyxw/36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