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173字,读完约5分钟

电子驱动风暴:后补贴时代的o2o困境

我们的记者王川红从北京报道

“力争在这三天内不要在城市里开电子汽车,给公司一个严重的警告。”晚上8点,一群驾驶大师聚集在一个名为"电子驾驶讨论组"的讨论组,该讨论组有200多名成员。许多司机代表司机表示,他们将以“罢工”的形式“维护主人的利益”,并对代表电子司机提高部分平台费的倡议做出回应。

新成员不断加入这个团体,成员人数很快超过400人。但是除了抱怨,大多数司机的解决方案都不是什么新鲜事。“或者每个星期五到星期天都罢工,”组里的一位驾驶大师说。

最终,大规模和长期的平台罢工没有出现。

上述矛盾始于2015年12月底,当时电子司机开始向司机收取部分平台服务费,并向用户收取少量保险费。

事实上,e-driver此举是为了帮助他“制造血液”,尽快实现盈利。在风险资本回归理性、市场竞争对手数量减少后,互联网驱动平台的先驱e-Driver再次踏上了探索利润的道路。困难在于o2o企业的利润手段极其有限。

鉴于滴滴仍是驾驶市场的强劲竞争对手,并未处于垄断地位的电子驾驶调整了价格,这很可能会吸引用户和司机逃离。另一方面,事实证明,在短时间内实现汽车售后服务市场的高利润业务非常困难。

增加服务费

"我们的目的是争取合理的信息费用扣除,而不是搞砸电子驾驶."1月25日,有传言称电子驾驶的司机发生了短暂的“罢工”,原因是电子驾驶平台服务费增加。

上述知情人士告诉记者,“司机罢工持续了几个小时。”然而,e-driver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否认了这一说法。

E-driver告诉记者,每个城市e-driver收取的服务费是不同的。以北京为例,39元以上的订单收取10%的信息费,39元以上的订单统一收取20%的信息费。根据e-driver的说法,e-driver在39元里“总是收取20%的服务费”,今年唯一的调整是在39元里收取10%的服务费。

滴滴出行告诉记者,滴滴司机在几个一线城市收取的服务费约为15%。

对于那些依靠开车来兼职工作甚至谋生的司机来说,调整电子驾驶的服务收费比例无疑将会动摇他们的奶酪。电子驾驶平台似乎也是“冤枉的”,毕竟,提高服务费是实现利润的一个不可避免的措施。

必须说,o2o企业大规模补贴的时代已经过去。然而,向前端用户或司机收费似乎并不可行。另一种方法是尽可能开放售后服务市场,通过高毛利的新服务获取利润,这是企业家告诉vc的故事之一。但事实上,这并不容易实现。

“e-driver已经在微信平台上推出了维护等服务,但尚未推广到应用客户端。”这位电子司机告诉记者,他已经推出了“电子汽车管家”平台,涵盖了预约维护、上门洗车、车辆年检和非法查询等服务。但是,这些服务的开发速度比以前规划的电子驱动要慢。

对e-driver的解释是,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e-driver对于开展新业务更加谨慎。

滴滴司机告诉记者,它在推出汽车售后服务方面也很谨慎。目前,滴滴出行主要从用户的消费和使用场景出发,推出“限时服务”,并根据具体场景推出一系列标准化产品,如孕妇驾驶和旅游驾驶。至于维护等服务,滴滴将考虑在未来推出。

后补贴时代

2015年底,e-Driver宣布裁员20%。外界将此举解读为电子驱动对资本链施加了一定压力。以e-driver为代表,裁员更多的是由于人员规模的快速扩张和提前超过业务量的需求。

电子司机说罢工和服务费的调整都被外界过度解读了。从公司的角度来看,公司在自己的平台上增加服务费是一个合理的决定。

事实上,服务费的增加与激烈的市场竞争有关。e-driver的内部人士告诉记者,滴滴在补贴方面的投资确实给e-driver带来了一些压力。

根据滴滴出行提供的数据,到目前为止,滴滴出行的单笔补贴奖金大约在20元到40元之间,每个城市在每个时间段的补贴是不同的。毫无疑问,滴滴出行的整个平台为用户使用驾驶服务提供了便利,并直接为这项业务输送了大量的流量。许多不习惯使用司机驾驶服务的司机逐渐养成了通过滴滴出行的应用程序拨打司机驾驶电话的习惯。此外,在滴滴出行平台兼职的搭便车者等车主也被该平台视为可以直接转化为驾驶用户的群体。

e代驾风波: 后“补贴时代”的O2O困局

根据滴滴发布的数据,2015年11月,滴滴打车在推出的头100天里,订单量达到了50万,滴滴强劲的进入使得打车市场一度呈现出电子打车和滴滴打车的格局。

E-driver告诉记者,2015年底,其日营业额达到40万份订单的峰值。电子驾驶的形式是红包补贴,但“总的滴油驾驶补贴肯定比电子驾驶好。”

2015年5月,e-driver宣布完成1亿美元的D系列融资,由美国华平投资集团牵头,投资者经纬创投和安贞光速创投紧随其后。

据知情人士透露,e-driver在营销方面投入了太多资金,比如聘请黄晓明等明星,但实际效果有限。

“电子驾驶需要证明它不同于其他o2o公司。”上述电子司机业内人士告诉记者,“与那些通过补贴创造需求的企业相比,驾驶无疑只是需要和高频率的消费。”

然而,电子驾驶的现状仍然不容乐观。2016年,幸存的o2o企业将如何回归?这是企业家的问题。竞争对手越来越少,获得投资者认可的门槛越来越高,公司的估值甚至会缩水——当然,如果你还有机会获得下一轮资金的话。

(编辑:黄凯,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联系:黄克@ 21京基)

标题:e代驾风波: 后“补贴时代”的O2O困局

地址:http://www.pyldsnkxy.com/pyxw/43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