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142字,读完约3分钟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又把农业聚集起来了。昨天,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落实新的发展观,加快农业现代化,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若干意见》。专家认为,这一提农业与过去的最大区别在于,我们不再提农业产量,而是注重质量,从重视农业、农村和农民到以农民为主体。

中央连续13年以“三农”为主题发布中央一号文件。从2013年到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的主题是加快农业现代化。在“十三五”计划的农业部分,首先明确提出了“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

今年一号文件全文约15000字,分为6个部分,30篇文章,包括:不断夯实现代农业基础,提高农业质量、效率和竞争力;加强资源保护和生态恢复,促进农业绿色发展;推进农村产业融合,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快速增长;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提高新农村建设水平;深化农村改革,增强农村发展的内生动力;加强和改进党对农业、农村和农民工作的指导。

一号文件再次聚集农业:不提产量重视质量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副院长郑风田表示,2015年,农业的数量和质量都被提及。2016年,1号文件取消了产出,而将重点放在质量上。

这涉及产能过剩,即供应方改革。郑风田认为,在过去,产业补贴政策仅仅是以增加生产为导向的,高产出与高收入联系在一起。今后,农民收入应与产出脱钩,并根据收入目标给予补贴。在这方面,美国已经尝试过,而且退耕还林的效果也不错。

郑风田表示,供应方改革对于提高质量和效率非常重要。“中国粮食产量过剩,生产了大量的劣质农产品。现在,中国人需要的不是吃好,而是吃好、健康。今后,我们必须生产更多高质量的保健品。减少化肥和杀虫剂的使用。”

种业高级官员刘石认为,中国早在1991年就实现了粮食自给和过剩,粮食安全不再是问题,产业政策早就应该调整。低产出并不意味着低产值,也不意味着农民收入低。

“有些品种早就应该淘汰了。比如早籼米质量不高,没人想吃,只能做米线或做酒,有些优质米产量不高,但给农民带来的收入很高。”刘石表示,单纯的生产思维不利于产业和市场的发展,应该以提高效率和农民利益为导向。

去年,中国粮食价格暴跌,粮食库存飙升,农民收入骤降。业内人士认为生产导向已经过时。

文件指出,坚持农民主体地位,提高农民福祉,应作为一切农村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用新的发展观解决“三农”新问题。

郑风田说,他过去注重“农业、农村和农民”,但这次他坚持农民的主体地位,增加农民收入。“在这方面,日本和韩国有很多经验可以借鉴,可以增加产业链,实现产业融合,比如让农民参与加工。链接,从而增加收入。"

绿色农业的提法最早出现在十八届五中全会上,这次也出现在一号文件中,表明中央政府重视质量和可持续发展。关于一号文件中提到的农业产业整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去年发布了一份文件予以支持,预计今年将出台一项具体的补贴政策。

标题:一号文件再次聚集农业:不提产量重视质量

地址:http://www.pyldsnkxy.com/pyxw/45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