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559字,读完约4分钟

近日,农业部发布了《关于促进马铃薯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决定发展马铃薯为主食产品。根据《意见》,到2020年,马铃薯种植面积将扩大到1亿多亩,适合主食加工的品种种植比例将达到30%,主食消费量将占马铃薯总消费量的30%。

据了解,马铃薯主食的内涵是将马铃薯加工成适合中国人消费习惯的馒头、面条、米粉等主食产品,从而实现马铃薯从副食品消费向主食消费、从原料产品向工业化系列成品、从温饱消费向营养健康消费的转变。马铃薯作为中国小麦、玉米和水稻三大主食的补充,已逐渐成为中国第四大主食作物。

事实上,一直都有对土豆主食的需求。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郭凤莲在2010年“两会”上提出“确立马铃薯主食地位,促进粮食生产,确保粮食安全”的建议,正式提出了马铃薯主食的概念。但是,当时大家都觉得这个提议很有意思,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直到2015年1月6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国家食品与营养咨询委员会和中国种子协会在北京召开了马铃薯主食发展战略研讨会,马铃薯主食的声音引起了广泛关注。

马铃薯主粮化的关键是产业化

应该指出的是,《意见》的正式颁布可谓恰逢其时。首先,中国已经成为马铃薯生产和消费的第一大国。近年来,我国马铃薯生产稳步发展。2014年,种植面积达到557万公顷,鲜薯产量超过9500万吨,约占世界总产量的四分之一。正如农业部副部长余欣荣所说:“马铃薯是粮食结构调整的内生需求。”

其次,2015年,中国粮食产量达到62143.5万吨。从2004年到2015年,中国粮食产量实现了“十二次连续增长”,创造了中国乃至世界粮食史上的奇迹。但是,应该看到,粮食安全始终是关系到中国国民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稳定、国家安全和自力更生的全局性战略问题,不能掉以轻心。马铃薯主食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高农业质量和效益以及可持续发展具有战略意义。

马铃薯主粮化的关键是产业化

因此,立足我国资源禀赋和粮食供需形势,《意见》对于适应居民消费升级的新趋势,树立大食品理念,全方位多方式开发粮食资源,积极推动马铃薯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认为马铃薯主食的关键是产业化。马铃薯产业化还需要以下三点作为支撑:

首先,需要科学技术来改善其储存时间。由于土豆被视为第四大主食,如何储存土豆是一个不可逾越的障碍。数据显示,新鲜马铃薯可储存长达8个月,而如果储存条件合适,整个马铃薯粉可储存30年,淀粉可储存70年。如何延长其储存期需要科学技术的支持。今后要加快科技成果的转移和转化,开辟科技与经济相结合的渠道,尽快形成新的生产力,促进科技与经济的深度融合。

马铃薯主粮化的关键是产业化

其次,它需要最低的保护购买价格。与小麦、水稻和玉米相比,马铃薯具有抗寒、抗旱和耐瘠薄的特性,但也受到国内外经济形势和气候条件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即使在收获之后,我们也会面临“便宜的土豆伤害了农民”的尴尬,这将影响来年种植的积极性。马铃薯作为第四大主食,应该有一个长期的产业规划,像小麦和玉米一样实行马铃薯最低收购价政策,既保护了农民的积极性,又稳定了马铃薯生产,避免了大的波动,这对马铃薯产业化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马铃薯主粮化的关键是产业化

第三,要做好马铃薯主食消费的宣传和引导工作。目前,人们一般只把土豆作为新鲜蔬菜来吃,人们总是把土豆与贫困联系在一起。马铃薯主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因为饮食习惯不容易改变,所以注定不可能一蹴而就。要做好马铃薯主食消费的宣传和引导工作。同时,有必要开展马铃薯主食技术模式的研究,改进和完善主食加工技术,开发多种马铃薯食品。

马铃薯主粮化的关键是产业化

总之,国家推出马铃薯主食战略对马铃薯主产省市来说是个好消息。然而,要想把土豆“推广”成主食,关键是要大张旗鼓地搞工业化,用工业化的手段推广土豆主食。同时,我们必须遵循“营养引导消费,消费引导生产”的理念,需要制定相应的马铃薯扶持政策,做好与小麦、玉米、水稻等其他粮食作物相比的消费宣传和引导工作。

标题:马铃薯主粮化的关键是产业化

地址:http://www.pyldsnkxy.com/pyxw/52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