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647字,读完约4分钟

去年年底,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全国粮食生产数据显示,2015年粮食总产量为62143.5万吨,比2014年增加1440.8万吨,实现了历史性的“十二次连续增长”。对中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来说,“粮食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是底线,而多年来粮食产量的持续增长为稳定物价、改善民生提供了有力保障。

然而,与此同时,应当指出,在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前提下,农业也面临着“去库存化、降低成本和短期化”的结构改革。

从去年底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到今年的“一号文件”,提出要加快农业供给体制改革,目标是提高农业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使农产品供给数量充足,品种和质量满足消费者需求,真正形成结构合理、保障有力的农产品有效供给。

如何看待农业供给方的结构改革?在今年的两会上,农业部长韩长福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说,当前农业领域的突出问题是“结构性”,这体现在农产品的品种上。一些品种,如玉米,有一年和阶段性的供过于求,而一些品种,如大豆,相对较短;体现在农产品质量上,有很多“主食”,但很少有高质量和品牌的产品,不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供应方结构改革的目的是使农产品能够满足消费升级的需要,即提高农业供应系统的质量和效率;另一方面,它促进了农业的转型升级,提高了农业的质量、效率和竞争力,使农民获得了更多的收入。与此同时,通过供应方结构改革,生产能力得到巩固,对资源和环境的压力得到改善。

金融为农业结构性改革提供助力

为此,韩长福说,“十三五”期间,他没有追求粮食产量的持续增长,而是在巩固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的基础上,培育了新的经营主体,发展了适度规模经营,提高了粮食生产水平和效益。从目前情况来看,农业供给面结构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引导农民适应市场需求,调整种植和养殖结构,包括适当减少玉米种植面积,按照“市场定价、价格分离、补偿”的原则,推进玉米储备。机构改革;同时,要采取措施消化粮食库存,支持农产品深加工,延伸农业产业链。

金融为农业结构性改革提供助力

在农业供给方面的结构改革过程中,金融业无疑将发挥积极作用,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现有银行业金融机构应积极支持农业发展方式转变,促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围绕农业结构调整加大信贷支持力度;第二,进一步增加农村金融供给,鼓励更多民间资本进入农村金融领域。对此,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近日发布的《关于做好2016年农村金融服务工作的通知》明确表示,将继续充实金融服务主体,提高农村金融竞争的充分性和服务满意度,包括“支持民间资本参与村镇建设”。银行,提高批形成、集约化管理和专业化服务水平,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实行“一线多县”政策,在经济发达地区实行“一县多线”政策

金融为农业结构性改革提供助力

从另一个角度看,农业供给方面的结构性改革也为农村金融发展提供了历史性机遇。长期以来,我国农村金融服务的种类和多样性明显不足,现有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无法有效支撑现代农业的发展。如何开发不同的金融产品来满足地方工业经济和各种金融需求主体的需求,是对农村金融机构创新能力的巨大挑战。

然而,从当前的土地制度改革中不难看出,农村金融找到了创新的空.随着土地流转试点的扩大和推进,大规模经营和新型商业实体的发展,一方面增加了对金融服务的需求,另一方面也使得农村土地产权抵押融资成为可能,这无疑为金融机构的创新服务提供了巨大的空空间。目前,部分地方农村金融机构在“两权”抵押贷款试点、推进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建设、龙头企业转型升级、发展中等规模农户家庭农场、建设美丽农村等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

金融为农业结构性改革提供助力

事实上,农业供给方面的结构性改革并不仅限于调整和优化农业结构,还涉及土地产权、培育新的经营主体、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和改善农村金融供给。通过上述结构改革,将实现农业管理体制、生产体制和产业体制的转型、升级和现代化。对此,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王曙光认为,农村金融机构应该在体制、机制、产品和文化等方面加强创新,以便在这个充满活力的市场中赢得未来的发展。他特别指出,互联网金融、产业链金融和土地金融有望成为农村金融机构创新的热点,这些创新将为农业结构改革提供帮助。

标题:金融为农业结构性改革提供助力

地址:http://www.pyldsnkxy.com/pyxw/52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