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851字,读完约10分钟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解决产能过剩、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率是供应方结构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政府在2016年应该重点关注的关键任务之一。

今年年初,以钢铁和煤炭为代表的产能过剩行业率先欢迎各项政策的大力实施。两会期间,《中国经济时报》记者了解到,各地正在努力制定相关配套政策,一些省份已经向中央政府报告了相关计划,如安徽省。传统的煤炭和钢铁省份,如山西省和河北省,仍处于调查的早期阶段。

面对新一轮产能过剩,地方政府和企业的心态明显不同。两会期间,《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了许多NPC代表和CPPCC委员。政府和企业代表普遍认为,短期内需求不会出现明显反弹,他们有强烈的主动去产能意识。但是,地方保护主义在探索产能建设的道路上依然存在,需要完善相关监管体系,加强地方和企业之间的协调,防止产能过剩反弹。

去产能的“标”与“本”

局部进展不平衡

在今年的两会上,中国煤炭和钢铁产能较大的省份成为关注度最高的省份。在媒体开放日,去产能已经成为这些省份不可或缺的问题。

全国人大代表、山西省省长李在山西代表团开放日回答了记者关于产能削减的提问。他说,山西省正在根据国家部署,抓紧制定解决煤炭和钢铁产能过剩的相关工作计划的细则,经批准后实施。

据《中国经济时报》记者了解,目前山西省可以披露的细节不多,但在企业层面,出台政策的呼声越来越高。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全国人大代表、山西大同煤矿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有喜呼吁尽快出台解决煤炭行业产能过剩的实施细则和配套政策,以使产能过剩的煤炭企业能够“落地”。

知情人士对《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表示,一些煤炭和钢铁产能较大的省份,由于形势复杂,涉及企业众多,前期会相对谨慎。然而,该计划提交后,将很快发布。

李说,作为传统产煤区,与其他省份的煤炭企业相比,山西企业有更多的历史遗留问题,企业负担很重,面临的困难也很严重。

中国另一个产煤大省陕西省也面临着煤炭和钢铁产能过剩的问题。全国人大代表、陕西省省长娄勤勤在回答《中国经济时报》记者提问时表示,煤炭产业对陕西省的影响小于其他资源丰富省份,主要是因为陕西省反应较早,没有把煤炭产量的增长作为产业发展的基础,而是更加注重煤炭的转化。

娄勤勤说,目前,陕西省煤矿年产量超过30万吨,但仍存在结构性问题。例如,陕西省经过多年的煤炭开采,负担很重,而且还存在瓦斯问题,因此有必要降低生产能力。到2020年,陕西省的煤炭生产能力将控制在1亿吨以内。

河北是中国的一个钢铁大省,正在努力制定相关的产能削减和脱困计划。据《中国经济时报》记者从河北省获得的信息显示,河北省钢铁行业产能削减讨论稿已经经过多轮讨论,将于近期发布,在原有产能削减的基础上,钢铁产能将减少约3000万吨。

然而,一些历史负担相对较轻的省份已经率先报告了相关项目。安徽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主任牛对《中国经济时报》表示,安徽省计划削减钢铁产能约700万吨,涉及两家钢铁企业,削减煤炭产能约3000万吨,关闭16个煤矿。

对姑息治疗的需求

由于中国许多行业都出现了产能过剩的问题,早期产能增长迅速的煤炭和钢铁行业首当其冲,价格持续下跌。煤的价格比最高点下降了60%,一公斤钢的价格不如一公斤白菜。

据李介绍,山西省煤炭库存约为5076万吨,比年初增长44.6%,比2011年增长3倍。2015年,全省煤炭行业亏损达94.25亿元,亏损同比增长,利润同比下降108.2亿元。

钢铁行业也出现了类似的情况,许多企业为了应对危机而减产。

武钢董事长马国强告诉《中国经济时报》,WISCO集团淘汰了400万至500万吨落后产能。未来,现有产业结构将通过调整区域产业布局和在防城港设立钢厂进行调整,以降低内陆WISCO总部的产能。

WISCO集团不是这样。部分地区调整区域产能布局,将产业升级与产能下降结合起来。近年来,河北省将钢铁企业搬迁到市中心,将内陆钢铁企业转移到沿海地区,减少过剩产能,同时完成产业转型升级。全国人大代表、河北省国资委主任王昌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采访时表示,这是河北省近年来减少产能过剩的经验。

在各地,特别是在一些产业结构相对简单的省份,降低生产能力已经成为常态,降低生产能力已经成为地方政府的一项重要任务。

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王昌表示,河北省正在推动钢铁行业降低产能,现在做比将来容易。由于资源和环境等各种因素的影响,钢铁工业结构需要调整。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钢铁研究技术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蔡让对《中国经济时报》表示,大多数企业和地方政府都没有预料到新一轮产能过剩的需求会卷土重来。

全国人大代表、山西省运城市市长王清宪告诉《中国经济时报》记者,地方政府不能再只考虑gdp,也不能因为经济困难而保持过剩产能。他认为保持产能意味着保持gdp,因为这种想法的前提是需求会回来,但目前的情况显然与以前不同。对于产能过剩的行业,要么支持它升级,而那些无法升级的将被淘汰。

马国强表示,目前钢铁行业一方面产能过剩;另一方面,中国仍进口近1200万吨钢。从行业角度看供给方结构改革,要调整结构,同时降低产能,使产能在数量和结构上与需求相匹配。从企业的角度来看,供应方的结构改革是创新和成本。在创新方面,除了满足现有消费之外,它还应该创造和实现需求,并引导更多的下游产业使用钢铁。

去产能的“标”与“本”

在一些产业结构相对简单的省份,产业衰退已经影响到了民生。李透露,一些煤炭企业存在拖欠工资、缺乏保险(社会保障)和拖欠工资等问题。2015年,山西省一家煤炭企业拖欠工资3亿元,涉及2万多名员工拖欠社保7亿多元。

财政部部长楼继伟在两会期间透露,2016年中央预算将安排500亿元,明年再安排500亿元用于支持正在进行的人员安置。他说:「支援主要是根据各地已完成的清拆任务而提供,并与清拆规模挂。有必要考虑需要重新安置的雇员人数、当地财政困难程度等。,并实施梯度奖励。责任在企业。在地方一级,中央政府给予奖励。”

值得注意的是,国资委主任肖亚青和国家发改委主任许在全国人大会议期间多次强调,上世纪90年代不会出现下岗工人潮。

在两会期间的采访中,《中国经济时报》记者发现,一些国有企业和地方政府率先削减产能,大部分企业通过提前退休、分流五年内退休的职工、分流安置新增产能、分流安置生产转型和社会分流等方式安置员工。

今年年初,《关于解决煤炭行业产能过剩实现脱困发展的意见》和《关于解决钢铁行业产能过剩实现脱困发展的意见》相继出台,在现有产能的基础上需要三至五年时间。时间,有效解决相关行业产能过剩,其中煤炭行业应撤出约5亿吨的生产能力,并在3至5年内减少和重组约5亿吨;钢铁工业应在五年内将粗钢生产能力减少1亿吨至1.5亿吨。

去产能的“标”与“本”

解决根本原因的困难

今年年初,钢铁价格小幅上涨,一些停产企业开始满负荷生产。他担心这种现象。他认为,钢铁工业的产业结构调整仍存在一些重复性。

2013年以来,大型钢铁企业纷纷调整产业结构,生产相对稀缺的高端产品,暴露出新问题。例如,相对稀缺的硅钢价格约为每吨5万元,但现在已降至1万元左右。

据《中国经济时报》记者分析,现在资本流动速度极快,这将很快填满空白色市场。因此,产业政策在调整和平衡时应该更加冷静和理性,否则,第二轮产能过剩将在高端形成,竞争性降价和恶性竞争将再次出现。

2015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就钢铁行业调整征求意见,披露未来十大企业可能占市场粗钢产量的60%。

马国强告诉记者,企业合并后,可以考虑在新的企业集团下进行区域布局、产量安排和布局。

然而,在最近一轮钢铁行业兼并重组中,暴露出许多问题。

坦率地说,这种跨省跨国并购达到了去产能的目的。从实施效果来看,并不像预期的那样。例如,一家大型老式国有钢铁企业与同一个国有钢铁企业合并后,没有任何转折点,其业绩继续下滑。成为拖累母公司的亏损大户;同样,另一家南方国有钢铁企业在与一家西方钢铁企业合并后,遭受了超过10亿元的巨额亏损。

只需强调的是,一些并购的直接经济效果并不特别理想,这一方面与大的经济周期有关,另一方面产能的去除并没有真正严格按照国家当初设计的并购和产能的平等置换来进行,这在实施过程中是不成形的。

全国人大代表、山西汾酒董事长李秋喜对《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表示,在去产能过程中,地方政府必须以可持续发展的长远战略眼光来规划产能和产业,因此,转变领导干部的意识非常重要。

各种迹象表明,钢铁和煤炭行业的短期产能下降以及行业层面的并购重组需要改变以往的弊端。至于地方政府,如何摆脱对单一产业的依赖,可能会影响去产能效应。

在对钢铁大省河北和煤炭大省山西的采访中,《中国经济时报》记者发现,尽管钢铁和煤炭在地方经济中仍占很大比重,但发展新的替代产业、降低对相关产业的依赖已成为地方政府的共识。

李表示,山西省在应对煤炭产能过剩问题上,近期将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供应侧结构改革的要求,重点推进煤炭供应侧结构改革。从长远来看,它将推动煤炭消费革命、供应革命、管理革命和科技革命,扩大煤炭开放合作。

然而,这些地区要在短时间内摆脱对当地支柱产业的依赖仍有困难。除了这些行业,还有其他行业也面临着过剩的问题。

在两会期间的一次采访中,《中国经济时报》记者发现,在分组讨论中,一些NPC代表呼吁水泥、平板玻璃等产能过剩行业提出脱困意见。然而,一些政府官员认为,煤炭和钢铁行业具有巨大的工业产值,对经济有很大影响,其他行业很难出台类似政策在短时间内摆脱困境。

标题:去产能的“标”与“本”

地址:http://www.pyldsnkxy.com/pyxw/54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