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614字,读完约4分钟

我们的记者刘支良·赵小亮

通讯员林飞蔡翔宇

“由于金融部门的扶贫政策,解决了金融问题,实现了多年来发展乡村旅游的愿望。”当记者走进山东省济宁市邹城市义山村时,刘长虹一位开始了新一轮“农家乐之旅”的村民拉着记者的手,深情的说道。

近年来,中国人民银行济宁市中心支行围绕“精准扶贫、精准扶贫”的工作目标,责成辖内金融机构加大扶贫力度,将有限的扶贫信贷资金真正用于扶贫帮困。

金融扶贫已经到位

“我们配合政府的扶贫项目和政策,引导农业金融机构加大工业扶贫力度。通过实施金融精准扶贫宿主银行体系,农业金融机构已经成为精准扶贫的主力军,扶贫信贷也已经被过去所淹没。灌溉已成为精确滴灌。”济宁市委书记、中心支行行长郑告诉记者。

据了解,近年来,中国人民银行济宁市中心支行实施金融精准扶贫主办行制度,引导全市涉农金融机构确定220家涉农小微企业、370家农民专业合作社、450户家庭农场和565户大型种养户为精准支持重点对象。涉农金融机构与支持对象签订了承诺书和业务合作框架协议,大型种养户授信额度由10万元提高到20万元,家庭农场授信额度由30万元提高到50万元,专业合作社授信额度由50万元提高到100万元,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最高授信额度可达500万元,确保金融扶贫信贷准确到位。

金融扶贫谱就“三部曲”

为了弥补涉农金融机构扶贫资金的不足,中国人民银行济宁分行还针对金融扶贫的不足,积极协调政府相关部门,加大金融扶贫贴息力度,积极推动农村保险市场的完善,从而缓解金融精准扶贫的后顾之忧。

满足扶贫融资需求

“养殖证也可以借出去,这样我们的资金问题马上就解决了。”巍山县路桥镇的蛇头农民石宜兴(音译)面带微笑,他是首批滩涂养殖权质押贷款试点户之一。

缺乏有效的抵押和担保一直是制约贫困地区农民和企业获得贷款的瓶颈。为解决这一问题,中国人民银行济宁市中心支行将信贷产品创新作为金融扶贫的重要突破口,引导辖内银行机构创新机制,积极开发适合本地区的扶贫信贷模式。先后推出订单农业贷款、林权抵押贷款、淡水滩涂养殖权质押、冷库抵押、农民自建住房等30多项信贷产品,发放贷款8.65亿元,有效服务贫困地区经济发展。

金融扶贫谱就“三部曲”

郑告诉记者,为了满足不同扶贫对象的需求,银行还引导金融机构开发了两种产品:金融扶贫农户贷款和金融扶贫行业贷款。与此同时,济宁市也通过大胆实践探索了三种金融扶贫模式:“资金+贴息”担保,让贫困户能够积极贷款自我发展;“公司+员工”担保允许银行敢于贷款支持发展;在“服务+技术”的支持下,信贷资金可以实现效益最大化。

金融扶贫谱就“三部曲”

增强工业发展的后劲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在金融扶贫过程中,济宁市金融机构重视信贷扶贫资金的作用,通过金融支持带动贫困地区特色产业的发展,不仅改变了单纯“输血”和“资金漫灌”的粗放式扶贫模式,还有效提高了贫困地区和贫困农民的造血功能。

“在实施金融扶贫政策时,辖区内的银行机构要结合农村产业的实际情况,重点对贫困农户的农产品特种养殖和流通给予信贷支持。通过对典型农民和优势产业的示范和引导,农村专业组织的市场化将促进贫困地区的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中国人民银行济宁分行货币信贷管理科科长刘海东说。

为了加强金融支持,济宁市开始实施扶贫担保基金贷款制度,并筹集3500万元作为精准扶贫贷款的担保准备金,为精准扶贫基金提供支持保障。根据1:5的放大效应,农村合作机构每年向贫困家庭提供1.25亿元担保贷款,在现行利率基础上给予30%的贴息,政府对贷款家庭给予50%的贴息。

据悉,济宁市已向农村养殖专业户发放扶贫贷款2.4亿元,向农村买卖双方发放小额扶贫贷款1.1亿元,支持67个食用菌专业村、336个特色畜禽养殖专业村、特色林果业发展。23.3万亩,26545个蔬菜大棚,1216个开发加工项目,10405个农副产品购销商;向132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放贷款2.8亿元,辐射带动24338户,增加农民就业岗位8297个;帮助近万名农民脱贫致富。

标题:金融扶贫谱就“三部曲”

地址:http://www.pyldsnkxy.com/pyxw/58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