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863字,读完约7分钟

常州外国语学校污染事件现场考察:土壤修复与挖掘的导火索

引导阅读

为应对常州市外校污染事件,教育部启动了重大突发事件专项机制,国家督学率先赶赴常州进行专项监管。环境保护部和江苏省委托的调查组成员已陆续抵达常州。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常州市和新北区的声明以及常州外国语学校校长的回复均将此次事件的起因解释为“土地被挖掘,散发异味所致”。

本报记者王海平在常州报道

常州外国语学校(以下简称“常州外国语学校”)正处于舆论的漩涡之中。

一切的根源都在化工厂的原址,就在学校的对面。由于土地整治带来的环境污染,学校“至少有493名不同体质的初中生群体”,在学校的地下水和空燃气中检测到了非城市空燃气质量标准中的污染物。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在现场看到,化工厂原址种了许多花草树木,一台挖掘机正在工作。门卫说市和区的领导已经来过很多次了,要求不要关闭网站。

4月18日,教育部就常州市外国学校污染事件表态,并启动重大突发事件专项机制。国家督察长牵头到常州进行专项督察,并及时向社会公布情况。受环境保护部和江苏省委托的调查组成员已陆续抵达常州开始调查。

考虑到此次事件可能造成的影响,常州市政府已经改变了污染土地的用途。今后,作为公园环境生态的民生工程,政府将进行绿化和生态修复。

“退二进三”的后遗症

“十五”至“十一五”期间,苏南等地区迎来了一轮经济转型,常州等城市相继实施了“两个回归三个回归”的政策和制度安排,即转移或投资其他城市的第二产业,以促进服务业发展,提高城市第三产业比重。

常州环境科学研究院院长徐普清证实了这一发展逻辑。在此前的“退二进三”中,常州已成为全国污染土地修复试点城市。该修复方法得到了南京土壤科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南京环境保护研究所等国内著名研究机构和大学专家的咨询和评价。2月15日通过专家验收的环境健康风险评估模型确定了土地污染区粘土的覆盖厚度。

现场探访常州外国语学校污染事件: 导火索指向土壤修复开挖

为进一步控制地块污染土壤和地下水的环境风险,编制了地块环境监测方案设计工作大纲,制定了五年实施方案,持续开展了地块及周边敏感目标的空气体、土壤和地下水监测,以及地下水的控制性恢复。

"从目前的监测数据来看,该地块的生态隐患是可控的."徐表示,常州外国语学校的新校区不太可能因为这一事件而再次搬迁。

据常州市新北区政府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提供的信息,已组织专家制定并实施了原长隆地块的应急处理方案和土壤整治调整方案。同时,该地块的土地用途已从商业开发调整为绿化及配套设施,环保部门已加强施工监管,确保类似污染不再发生。

新北区政府表示,已就土地恢复项目中的异味向家长和社会公开道歉,承诺改进措施,坚持公开透明,接受社会监督,回答所有问题,并尽快公布结果,努力为周边地区提供良好的生产、生活和教学环境。

“学校在外界新闻中没有发现任何白血病病例,而一名患淋巴疾病的学生,从我们刚刚得到的医院病例报告来看,在入学前就生病了。”常州外国语学校校长曹晖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新校址已于2015年9月正式投入使用。在离污染地最近的班级里,学生的身体状况没有异常,只有“个别感冒”。

一个八年级的男孩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说,他的淋巴腺在刺鼻的气味中肿胀,但是现在经过治疗,他已经基本康复了。

当地对生态恢复异议的回应

此次事件涉及的土地属于江苏长隆化工有限公司、常州农药厂、常州华大化工厂和常州张裕化工有限公司的原址,总面积约26.2公顷。

为了改善周边空的气体质量,新北区于2009年5月开始对该地块的化工企业进行搬迁,并于2011年6月前完成了对原长隆化工等企业的搬迁,2013年立项,2014年3月正式实施该地块的恢复项目。截至2015年12月,由于保护不当,维修过程中散发的气味引发了环境投诉。

这个时间节点与常州市外校学生拥有不同皮肤群体的时间点一致。常州外国语学校校长曹晖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时表示,12月是最刺激的时刻,两位八年级学生的直接感受也证实了这一点。

既然有一系列的施工环保措施和现场监测,为什么臭气还在蔓延,影响数百名初中生?4月18日,常州市和新北区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解释了许多“未解决的问题”。

针对“危险废物大规模填埋”和“检测点不匹配”问题,在环境保护部华东监督中心的监督下进行了挖掘,总进尺154米,重点疑似区域逐一挖掘,挖掘面积345平方米,挖掘深度6米。现场共挖掘出30公斤填埋材料,包括两个破碎的铁桶(其中一个装有少量深棕色粘性物质)和小袋除草剂(包装袋上标有

"钻孔的位置是根据记者在现场确定的位置."徐普清强调了这一点。

曹晖强调,学校用水来自市政供水系统,地下水尚未开发。2001年,江苏省人大常委会通过了《关于限期禁止苏锡常地区开采地下水的决定》,目前仍在苏南地区使用。

一些家长通过自己的渠道在学校的室内空空气中发现了“其他污染物”。曹晖解释说,调查是由学校和家长分别委托第三方机构进行的,其他由家长委托的污染物如丙酮和二氯甲烷浓度较低,不是长隆街区污染的特征因素。

2016年2月初,在长隆(华大、张裕)公司原址污染场地的土壤修复和调整工程完成后,常州市环境科学研究院在长隆地块、昌外北校门和新北区政府北侧(对照点)进行了环境空气比采样监测,监测结果表明,三个地点检测到的有机物无明显差异。

在常州外国语学校的会议室里,《21世纪经济报道》的记者看到,公证处密封的容器仍然保留着原来的三个样品。

对于长隆地下水和土壤中氯苯浓度分别超标的问题,当地解释是2011年搬迁后,当地环保部门及时组织了现场环境调查。根据《荷兰土壤和地下水环境质量》(p,2009)(目前国内没有相关标准),场地部分区域土壤和地下水中氯苯等特征污染物浓度超标,经多次监测结果,常州外校区土壤和地下水未受影响

争论的主要问题之一是农药成分是否被考虑过。对此,许宇晴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 2015年第一季度,新北区环保局监测了长隆区块周边环境空气中挥发性有机物、半挥发性有机物和气味的浓度,其中挥发性有机物(voc)包括氯苯、苯和甲苯等61个参数,半挥发性有机物(svoc)包括萘和苯并蒽,最终只检测到苯和甲苯,气味浓度为12。未检出其他物质(低于检测值),各项监测指标均合格。

现场探访常州外国语学校污染事件: 导火索指向土壤修复开挖

为什么在现场检查和测试过程中会有刺鼻的气味?土地复垦项目建设单位常州黑牡丹建设投资有限公司负责人李飞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解释说,挖掘出的污染物按照处置流程提供给水泥厂焚烧。然而,水泥厂处于“停产期”,导致开工不足,污染物没有及时送到水泥厂,而是在开挖后堆积在现场。但是,就处理方法而言,“现场覆盖不同于完全密封”。考虑到水泥厂随时可能需要它,所以没有“完全密封处理”。

现场探访常州外国语学校污染事件: 导火索指向土壤修复开挖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常州市和新北区的声明以及常州外国语学校校长的回复均将此次事件的起因解释为“土地被挖掘,散发异味所致”。

(编辑:李波,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联系:网惠普@ 21京基,立博@ 21京基)

标题:现场探访常州外国语学校污染事件: 导火索指向土壤修复开挖

地址:http://www.pyldsnkxy.com/pyxw/70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