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122字,读完约8分钟

中国和印度都是世界新兴经济体,也是世界上两个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作为亚洲大陆乃至世界的两大“巨人”,中国和印度在地理条件、自然资源和人口条件上有许多相似之处,具有很强的可比性。总的来说,中国在发展的基础上有整体优势,但印度也有差异化优势。未来,中印两国将在改善贸易不平衡、消除贸易保护主义、形成更合理的互补贸易结构等方面开展合作。

优化产业结构 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变

“一带一路”机遇

中印经贸关系是两国战略合作的重要基础。从1995年到2015年的20年间,中印贸易额从最初的12亿美元增加到717亿美元。目前,印度是中国十大贸易伙伴之一,而中国是印度的第二大贸易伙伴。中国和印度在贸易上有一定的互补优势。中国主要从印度进口初级原材料,包括纺织原材料、贱金属及其制品、珠宝、贵金属、矿产品等。同时向印度出口制造产品,如机电产品、化工产品和金属产品。

优化产业结构 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变

然而,近年来中印贸易不平衡加剧,印度的逆差逐年增加。2015年,印度对中国出口134亿美元,进口583亿美元,逆差449亿美元。当前中印贸易不平衡不仅影响印度经济,也不利于中印关系的健康发展。未来,中印两国将在改善贸易不平衡、消除贸易保护主义、形成更合理的互补贸易结构等方面开展合作。

中国的“一带一路”战略已经进入全面实施阶段,也受到世界主要国家的广泛和深切关注。印度作为南亚次大陆最大的国家,也是一带一路的枢纽国家。“一带一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政策合作、互联互通、贸易与投资、民间交往和融资发展,这将有助于实现亚洲更深更广的互联互通和优势互补,并将成为区域合作与团结的象征。因此,“一带一路”的推出是印度增强自身经济实力的契机。“一带一路”战略的关键是“互联互通”,即以基础设施建设为主体,促进中国与周边国家的互联互通,准确满足印度的发展需求。因此,在当前经济发展缺乏坚实的基础设施基础的前提下,印度对“一带一路”的最大希望就是把它作为改善基础设施建设、刺激经济发展的重要契机。

优化产业结构 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变

尽管中印在国际舞台上面临各种竞争,但另一方面,中印在许多传统和非传统安全领域仍有广泛共识和共同利益。作为两个新兴发展中国家,中国和印度都是金砖国家的成员。两国不仅在气候变化、粮食安全和能源安全领域有着共同利益,而且在维护亚太地区稳定、推动建立合理的经济秩序和国际关系民主化等重大问题上也有着广泛共识和共同努力。

优化产业结构 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变

增长因素分析

作为新兴市场中最重要的两个国家,中国和印度不仅多年来保持了快速增长,而且还落后于俄罗斯、巴西和南非这两个金砖国家。从未来发展来看,两国仍有中高速“潜在增长”能力。然而,总的来说,中国比印度更早开始改革,也更早面临经济放缓的问题。

从人口角度看,中国的人口红利已经基本结束,并逐步进入老龄化阶段。据估计,2015年的总生育率仅为1.25左右(相当于一对夫妇平均生育1.25个孩子),远低于2.1的更替水平。随着老龄化程度的提高,储蓄率可能下降,这将导致投资率下降。目前,印度不仅年龄结构年轻,2015年总生育率仍在2.2左右,人口红利将持续十多年。然而,随着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印度也将面临从“贫困-高出生陷阱”到“高收入-低出生陷阱”的过程。事实上,总生育率多年来一直在下降(据估计,1990年印度的总生育率为3.6,

优化产业结构 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变

从资本存量增长的角度来看,中国遥遥领先的基础设施积累了比印度高得多的生产性资本存量,但它每年还将面临巨大的贬值问题,因此它必须以每年全球最高的投资率来弥补。随着投资率的下降,近年来股本增长率一直在下降。印度的资本存量和投资率低于中国,这是印度最大的弱点。然而,莫迪上台后,他积极鼓励外商直接投资和扩大投资,未来资本存量的增长也将给印度带来更大的增长势头。

优化产业结构 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变

从全要素生产率来看,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制度红利和国外先进生产力的技术转移显著提高了产出效率,成为发展的巨大动力。然而,据估计,近年来有明显的下降趋势。一方面,中国和外国的技术越来越接近;另一方面,这也表明迫切需要新的改革红利。然而,印度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多年来一直不稳定,改革红利和技术转让也不稳定。然而,在莫迪的领导下,印度新一轮改革在过去两年里释放了巨大的改革红利,提高了产出效率。如果改革能在未来几年保持下去,它将进一步推动印度的经济增长。

优化产业结构 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变

目前,与印度相比,中国在时间、地点和人口方面仍有很大优势。我们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加快改革,促进发展,以“改革红利促进全要素生产率提高”为主要动力,以提升中国综合国际竞争力为发展目标,力争在未来35年实现年均4%-5%的中高速增长,同时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降低被印度赶超的可能性。相应的主要措施如下:

优化产业结构 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变

第一,推进改革的顶层设计,挖掘源源不断的“改革红利”。积极落实三中全会、四中全会和十八届五中全会确定的目标。继续坚持“改革、开放、创新”的原则,特别是推进供给方面的结构性改革,加快由要素驱动向效率驱动、创新驱动的转变。

第二,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产出效率,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制造”(爱心基金会、净值、信息)转变。印度注重依靠科技和创新建设高附加值、高产出、低资源消耗的技术密集型产业,带动以信息技术(主要是软件)、生物医药和金融外包为主的服务业快速发展。对此,中国应改造传统产业,制定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加大科研投入,增强科研和创新能力;第二,将生态高科技引入传统产业,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其他绿色产业,积极开发新能源,降低资源消耗;第三,重视高等教育和高技术人才培养,加大人力资本投资,实施重点大学低收费政策。

优化产业结构 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变

三是改善金融供给,畅通资本进入实体经济的渠道。印度金融自由化程度较高,国内私人银行相对发达。除了印度国家银行,综合实力排名前三的银行(印度工业信贷和投资银行、hdfc银行和安讯士银行)都是私人银行。在我国,间接融资是主要的融资方式,融资体系主要是国有银行。信贷资金主要流向政府部门和国有企业。中小企业普遍存在“融资难、融资贵”的现象,实体经济利率居高不下。今后,要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增强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创新能力,推动符合标准的民间资本建立中小金融机构。同时,要积极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及时遏制金融业“脱离现实、虚拟化”现象,提高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有效性。

优化产业结构 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变

第四,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地方政府投融资体制改革,解决基础设施问题。虽然中国的基础设施优于印度,但大多数基础设施的水平与发达国家仍有一定差距,未来的基础设施建设仍很大。未来,中国可以通过地方政府债券互换来缓解近年来的债务偿还压力。其次,要改变过去的基础设施投资模式,加快地方政府投融资体制改革,实现政府与社会资本的合作,拓宽基础设施建设的融资渠道。

优化产业结构 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变

第五,加快国有企业改革,为民营企业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中印国力的竞争就是中印企业的竞争。目前,印度有一批有竞争力的民营企业,以及许多有着100年历史的老店(如塔塔集团和比拉集团等)。)拥有优秀的企业制度、雄厚的资本积累和丰富的管理经验。相比之下,中国500强企业大多是国有企业,创新和竞争力不足,而民营企业的实力已经大大提高了/。今后,要以国有企业改革为突破口,进一步简政放权,释放经济活力;同时,大力推动民营企业发展,为民营企业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

优化产业结构 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变

发挥优势,抓住机遇,赢得中印经济角力。首先,我们将在基础设施领域与印度合作,特别是推动产能、标准和设备的产出。第二,加快实施“制造业2025”战略,努力形成印度低端制造业产业链模式和中国高端制造业产业链模式。第三,尽快开放印度市场,增加对印度的投资(主要是股权投资,而不是简单的项目外包),从而增加印度对中国的经济依赖。第四,加大科研投入,努力在航空航天、互联网、人工智能、新能源和海洋开发等领域与印度展开竞争。

标题:优化产业结构 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变

地址:http://www.pyldsnkxy.com/pyxw/74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