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978字,读完约10分钟

虽然《意见》没有对住宅建设用地使用权的后续期限问题给出明确的答案,但要求研究更新的法律安排。所谓的法律安排不应不时改变,而应经过各行各业的审议和讨论,并应履行必要的立法程序。特别是,这一要求后的句子是:“促进整个社会对公民财产长期保护的良好而稳定的期望的形成”,整个句子的倾向更加明确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负责人告诉记者,经济案件中的错案要依法纠正,特别是那些社会反响较大、疑点较多的案件。换句话说,这一轮产权保护将不可避免地伴随着一些错案的纠正

日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完善产权保护制度依法保护产权的意见》。这份完善产权保护制度的纲领性文件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

有恒心的人有恒心。完善产权保护制度是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必然要求,是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举措。可以说,完善产权保护制度关系到每个公民的切身利益。

为了回应社会关注,本期《经济周刊》将推出一系列关于“增强财产安全感”的报道。结合经济生活中的热点问题,深入解读《意见》的精神,探讨如何贯彻落实。敬请关注

编辑

问题:为什么意见如此重要?

产权保护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石,对于稳定预期、增强信心具有重要意义

11月28日,该报在第一版的标题中刊登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完善产权保护制度依法保护产权的意见》,并分发了评论员文章。为什么一份少于4300字的文件如此沉重?总之,这是完善产权保护制度的纲领性文件,是党和国家保护各种所有制经济组织和公民财产权的重大宣言和庄严承诺,是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法治经济的重大改革举措。

人民日报四问产权保护:如何增强公民财产安全感

在计划经济时代,有完全的公有制,工厂是公有的,甚至车间里的茶缸也是公有的,所以基本上没有产权问题,也没有必要谈保护。只有在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多种所有制经济特别是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如何依法保护各种所有制经济的产权问题才逐渐凸显出来,产权保护制度也随之启动。2003年,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依法保护各种产权”和“保障所有市场主体的平等法律地位和发展权”;2004年,“公民的合法私有财产不可侵犯”被写入宪法;2007年《物权法》的颁布标志着产权保护制度的逐步形成。

人民日报四问产权保护:如何增强公民财产安全感

那么,目前中国的产权保护存在哪些问题?经济学家吴敬琏指出,中国的产权保护与建立统一、开放、竞争的现代市场经济体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特别是不同所有制经济产权的平等保护没有实现,公权力侵犯私有产权和私有企业资产的现象仍时有发生;内部人对公共产权的侵犯和公共资产的流失在相当大的范围内仍然存在;侵犯知识产权和严重损害技术创新积极性的行为也容易频繁发生。

人民日报四问产权保护:如何增强公民财产安全感

产权保护制度存在的问题带来了一些不利影响。例如,中国经济目前的一个突出问题是私人投资增长率下降。虽然产能过剩是有原因的,但更深层次的原因是一些企业家对自己的财产财富缺乏安全感,对企业的未来没有稳定的预期,导致投资该行业的意愿较低。

正是基于这一现实,《意见》具有多重极其重要的意义。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研究所的常秀泽教授为我们提供了三个视角:第一,制度的基石——产权保护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石;第二,从现代文明的角度看——现代社会对全社会成员享有“公平正义”的必然要求;第三,持之以恒的生产观和毅力观对于稳定心理预期和增强人们的信心具有重要意义。

人民日报四问产权保护:如何增强公民财产安全感

第二个问题:产权保护的核心原则是什么?

强调平等保护具有很高的针对性,这相当于给私营企业一种“安心”

一位长期从事经济报道的记者承认,在《意见》发表的当天晚上,她的电话几乎被炸掉,和她打过交道的私营企业主争相告诉对方,尤其是那些遭遇不公平事件的人,看到了解决问题的希望,他们的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已经形成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已成为推动我国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力量,以私营企业为主体的民间投资已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与此同时,中国的产权保护制度也不断取得突破。

然而,我们仍然可以发现,在实践中,对财产权的保护仍然更加强调公有制而不是私有制。相关法律法规对非公有产权的保护弱于公有产权,尤其是国有产权,在司法实践中,国有企业和私营企业没有得到平等对待。一些民营企业家担心自己的产权保护现状,这影响了一些民营资本持续投资的积极性。另外,长期以来,特别是在改革开放初期,民营企业的成长过程中往往存在一些“灰色”操作。一个企业一旦卷入一个案件,就很容易一起算旧账。在这方面,一些民营企业家很担心,这也导致一些人不确定,不愿意投资,并把他们的财产转移出去。

人民日报四问产权保护:如何增强公民财产安全感

这次发布的意见强调了“平等”一词。总要求中提到的“平等保护、全面保护、法律保护、共同参与、标本兼治”五项原则中,第一项是“坚持平等保护”。产权保护制度的核心原则是公平,公有制经济的产权不可侵犯,非公有制经济的产权也不可侵犯。《意见》要求进一步完善保护国家、集体、企业和个人财产权的法律和制度,创新适应各种公有制形式的财产权保护制度,保护各种所有制经济的财产权和合法权益,确保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开、公平、公正地参与市场竞争,得到平等的法律保护,共同履行社会责任。

人民日报四问产权保护:如何增强公民财产安全感

同时,《意见》明确指出,要充分考虑非公有制经济的特点,严格区分经济纠纷与经济犯罪的界限,企业合法融资与非法集资的界限,以及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是经济纠纷还是恶意侵占国有资产。对于法律界限不清、罪与非罪界限不清的,司法机关应严格遵循罪刑法定、不疑犯罪的原则,严格禁止有罪推定,防止经济纠纷被当作犯罪处理。

人民日报四问产权保护:如何增强公民财产安全感

强调平等保护是当前我国产权保护的高度针对性,其重大意义和影响将是深远的。“非公有制经济的产权也不可侵犯”,这句简单的话可能是民营企业家最感动的地方。对于那些优柔寡断的企业家来说,这不仅是一个“定心丸”,也是一个“护身符”!

三个问题:如何增强人们的财富安全感?

完善的产权保护制度促进了全社会对公民财产长期保护良好稳定期望的形成

流传了几千年的“有恒心的人有恒心”,已经写进了《意见》。

的确,一个完善的产权保护体系将增强人们对财产财富的安全感,增强社会信心和稳定预期。

在这份关于产权保护的《意见》中,有一个与每一位居民息息相关的特殊部分——“完善各种制度,增加城乡居民的财产性收入”。其中提到了住宅用地70年期满的问题:“研究住宅建设用地等土地使用权后续期限的法律安排,促进全社会形成对公民财产长期保护的良好稳定预期。"

这样一句话,很多人久久不能平静下来!目前,城市住宅的土地使用权只有70年,而房地产是家庭中最有价值的物品,体现了一代甚至几代人的财富。

虽然1994年颁布的《物权法》明确规定,使用年限届满可以申请续期,但办理续期、重新签订土地使用合同和缴纳土地使用费只是原则性规定。再加上一些媒体和房地产中介的误读和误导,这给许多房主带来了不必要的担心甚至恐慌。

虽然这份《意见》没有给出明确的答复,但它明确要求研究续约的法律安排。所谓的法律安排不应不时改变,而应经过各行各业的审议和讨论,并必须履行必要的立法程序。特别是,这一要求后的句子是:“促进整个社会对公民财产长期保护的良好而稳定的期望的形成”,整个句子的倾向更加明确。

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解释说,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不断扩大的中等收入群体对产权保护的法制化提出了新的要求。2015年,中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达到8000美元,达到中高收入阶段,但中等收入群体估计只有约3亿人,约占总人口的25%。

从国际经验来看,中等收入群体的扩大不仅取决于经济发展水平,还取决于以产权为核心的收入分配制度安排。为了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客观上,社会成员需要获得基于土地、技术能力和管理能力的合法财产收入。

从现实来看,产权制度安排不合理、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获取渠道不畅、财产性收入比重严重偏低是中等收入群体自我认同薄弱的重要原因。《意见》明确提出要完善增加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的各项制度,这对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将产生积极影响。

四个问题:如何让意见真正成为现实?

法理学的力量甚至更大。纠正几个错误的案例将使意见更快地深入人心

一个完整的产权制度需要系统工程,实施的任务十分艰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张文魁认为,自古以来,许多民族的共同追求就是人民安居乐业,国家富强,国力足以维护正义。在中国,我们对各种经济组织和公民的财产权保护的认识正在逐步加深。现在这种认识已经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下一步就是将其转化为一种合法的产权保护制度。

人民日报四问产权保护:如何增强公民财产安全感

没有法治,财产权可能在一段时间内得到很好的保护,但这是不可靠的。“光有保护产权的想法、方向和决心是不够的。产权保护不仅涉及公共权力对私有财产的侵犯,还涉及个人之间的财产和合同纠纷。因此,在产权的争夺和竞争中,权利的界限远没有“葱拌豆腐”那样清晰,公权力可能是黑暗的、有偏见的,私权可能是贪婪的、野蛮的,这就使事情更加复杂了。”张文魁说。

人民日报四问产权保护:如何增强公民财产安全感

细读《意见》,我们可以看到,中央决心及时查明和纠正一批社会反映强烈的产权纠纷案件,分析一批侵犯产权案件。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负责人告诉记者,经济案件中的错案要依法纠正,特别是那些社会反响较大、疑点较多的案件。换句话说,这一轮产权保护必然伴随着一系列错案的纠正,中央政府决心全力推进。

公众通常从具体的例子而不是文件来判断政策和政府。从许多事实来看,法理学的力量往往更大。成熟市场经济国家的普通人往往通过具体的例子了解和理解法律。因此,文件公布后,如果几起错案得到纠正,《意见》将更快地深入人心。

“这是一个纲领性文件,顺应了时代的潮流,呼应了社会的期待。”吴敬琏认为,能否落到实处,关系到中国经济能否成功应对当前的挑战,顺利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标题:人民日报四问产权保护:如何增强公民财产安全感

地址:http://www.pyldsnkxy.com/pyxw/91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