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168字,读完约3分钟

世界上第一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于16日成功发射。

九州量子(Kyushu Quantum)总裁曹文诏在接受《上海证券报》采访时表示,作为量子通信领域的技术强国,中国正在从传统信息技术的追随者转变为未来信息技术的领跑者甚至领导者。

巩固量子通信产业的领先地位

墨子卫星是由中国科技大学和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联合研制的。经过初步筹备,2012年正式成立,并成功发展多年。

这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将与多个地面站合作,开展星地量子纠缠分布、星地量子隐形传态和星地量子密钥分发等实验,并将尝试从北京到维也纳的洲际量子密钥分发。

墨子的成功推出将巩固中国量子通信产业的领先地位。

在墨子的发展过程中,量子安全通信进入了产业化阶段,开始保护我们的信息安全。例如,早在2010年,国盾科达就在芜湖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量子城域政府网,覆盖芜湖电子政务和金融信息量子通信实验网,实现了声音、图像、文件和动态视频的绝对安全通信。

此外,九州量子建成的“沪杭干线”将于今年9月竣工。“沪杭干线”是世界上第一条量子保密通信的商业干线。“沪杭干线”建成后,杭州至上海沿线对数据安全传输要求较高的政府、银行和企业可以获得安全性强、保密性高的特殊数据服务。

曹文诏介绍说,量子通信产业是中国创造的新兴产业。“它在理论上具有无条件的安全性,而且从技术发展趋势来看,它在未来会有更广泛的空。随着行业的时机和成熟,量子通信技术将变得更加成熟和丰富,并将在未来的信息安全服务中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

全球网络将于2030年建成

既然量子通信已经在地面上实现,为什么还要发射卫星呢?据业内人士称,这是因为基于卫星等航天器的空之间的量子通信具有地面光纤量子通信网络无法比拟的优势。

对于量子通信,现在所有的技术都有一个基本的限制,即携带量子信息的光子不能像经典通信那样被中继和放大。因此,光子在光纤中的传播是有损耗的,目前的技术只能实现数百公里的传播。

然而,为了实现量子通信的大规模商业化,必须实现长距离传输。墨子就是为解决这个问题而开发的。

中国科学院院士、量子卫星首席科学家潘建伟曾经说过,即使有超过目前技术水平的10千兆赫的理想单光子源和100%探测效率的理想单光子探测器,1000千米光纤中的点对点量子通信每300年也只能传输1比特。“通过卫星传输,现有技术可以在一秒钟内传输10万次。随着科技的进步,未来有可能实现1米和10米。”

据报道,中国还将发射一批量子卫星,到2020年实现亚欧之间的洲际量子密钥分配。届时,连接亚欧的洲际量子通信网络也将建成,全球广域量子通信网络将在2030年前后建成。

随着量子通信网络的完善,量子通信将迎来巨大的发展。中国投资咨询公司预测,国内量子通信的短期市场规模约为100亿至130亿元,长期市场规模将超过1000亿元。

标题:“墨子号”卫星发射升空量子通信产业启程

地址:http://www.pyldsnkxy.com/pyxw/100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