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244字,读完约3分钟

近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了《2015年国家科技投入统计公报》(以下简称《公报》)。

2015年,中国科技投入持续增长,研发投入和国家财政科技支出持续增加,研发投入强度稳步提高。

同时,R&D投资的区域差异明显。据《公报》报道,2015年,R&D投资超过1000亿元的省市有5个,R&D投资在500亿至1000亿元的省市有4个,其余都在500亿元以下。其中,投资规模最大的广东比贵州高29倍,比青海高155倍。投资强度最大的北京远远超过了全国平均水平,也远离排名第二的上海。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2015年R&D投资增速放缓。

政府投资已经加速

据《公报》报道,2015年,全国研究与试验开发支出14169.9亿元,比上年增长1154.3亿元,增幅8.9%;研发投入强度2.07%,比上年增长0.05个百分点。据R&D人事(专职工作量)统计,人均支出37.7万元,比上年增加2.6万元。

企业、国有研究机构和高等院校是中国R&D活动的三个主要实施者。2015年,企业投入研发经费10881.3亿元,比上年增长8.2%,占全社会研发经费总额的76.8%。

国有科研机构支出2136.5亿元,增长10.9%;高等学校支出998.6亿元,增长11.2%。分别占15.1%和7.0%。

从三大主体投资增幅来看,企业增速较2014年放缓2.7个百分点。与2014年相比,国有研究机构和大学的支出分别增长了2.8和6.4个百分点。可以看出,高校的研发支出增长最快,而企业作为R&D投资的主体,R&D的增长势头相对不足。

政府投资的加速与国家支持的增加有关。2015年,全社会研发总支出中,政府资金达到3013.2亿元,同比增长14.3%,增幅8.9个百分点,是近三年来增长最快的一年。

国家统计局社会科学与文化司高级统计师关晓静表示,2015年,国家财政增加了科技支出,支出规模首次突破7000亿元,增幅为8.5%,比上年增长4.1个百分点。

就R&D活动的类型而言,基础研究经费的比例有所增加。R&D可分为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实验开发,其中基础研究反映了面向科学前沿的原始创新能力,其投资规模和水平能更好地反映一个国家的科技实力。2015年,我国基础研究支出为716.1亿元,这是近9年来基础研究支出占研发支出的比重首次超过5%。

然而,这一比例远远低于主要创新型国家10%以上的比例,表明基础研究投资不足的状况尚未实现根本性改变。

该区域被极化

研发支出和投资强度是衡量一个地区科研创新能力的重要指标。公告显示,R&D地区的投资是两极化的。

2015年,研发支出超过1000亿元的省(市)有5个,分别是江苏、广东、山东、北京和浙江。

研发投资强度超过全国平均水平的省(市)有8个,分别是北京、上海、天津、江苏、广东、浙江、山东和陕西。在整个中西部地区,只有陕西达到了全国平均水平。

相比之下,华为2015年年报显示,企业年度研发支出为596亿元人民币。这意味着中国有25个省、市、自治区,其2015年的研发支出低于华为。

中国最受关注的科技中心,即北京和上海,提出要建立一个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这也造成了科研投资强度的差异。

根据公报,北京的研发投资强度为6.01%,而上海为3.73%。与此同时,北京的科研投资是国内平均水平的三倍。

以上数据表明,北京在科技中心建设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此外,从行业角度来看,我国科研投资强度最高的是铁路、船舶、航空航天等运输设备制造业,其次是计算机、通信等电子设备制造业,最弱的是燃气生产和供应、电力和热力生产制造业等。

标题:2015年全国基础研究经费比重首次突破5%

地址:http://www.pyldsnkxy.com/pyxw/123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