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870字,读完约7分钟

此前,《证券日报》报道称,据权威统计,今年7月,中国从韩国进口多晶硅6540吨,同比增长48.7%,使得7月份从韩国进口的多晶硅占中国多晶硅进口总量的54.1%。

从韩国进口的多晶硅急剧增加,已成为国内多晶硅市场供需失衡的主要“罪魁祸首”(供应占需求的150%)。在此基础上,上述《证券日报》报道称,“中国应提高韩国多晶硅的税率,以打击韩国企业对中国的倾销行为。”

就在《证券日报》报道此事的几个月后,11月22日,中国商务部发布了2016年第71号公告,正式宣布将根据国内行业申请人提交的申请,对原产于韩国的进口太阳能(000591,buy)级多晶硅实施反倾销措施进行期中复审调查。

这意味着自2014年1月20日起,中国对原产于韩国的进口太阳能级多晶硅征收反倾销税的政策预计将通过中期复审调查,并根据韩国对中国出口多晶硅的实际倾销幅度进行调整。

对韩国多晶硅反倾销三年

进口量增加而不是减少

根据商务部的公告,国内产业申请者为江苏中能硅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江西ldk光伏硅技术有限公司、洛阳中思高科技有限公司和重庆大全新能源有限公司..

作为国内多晶硅的领导者,他们主张“最终裁定后韩国对中国出口的太阳能级多晶硅的倾销幅度增加,超过了最终裁定确定的反倾销税率”,并按照商务部的要求提交了相关证据材料。

据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硅分会提供的权威统计数据,《证券日报》报道,今年1-7月,中国进口多晶硅83016吨,同比增长19.0%。此外,7个月的月进口量超过1万吨,其中5个月的月进口量超过1.2万吨。

据硅工业分公司统计,多晶硅进口量持续保持在1万吨以上的主要原因是中国从韩国进口了大量多晶硅,韩国决心部署“萨德”。

其中,7月份中国从韩国进口多晶硅6540吨,同比增长23.5%,同比大幅增长48.7%,比今年前7个月的月平均进口量高出13.4%,仅次于4月份6614吨的最高水平。从韩国进口的多晶硅占7月份进口总额的54.1%,即进口的一半以上来自韩国。

据硅产业分会分析,主要原因是中国对韩国多晶硅的反倾销措施只对主要倾销企业征收2.4%-2.8%的惩罚性关税。

日前,《证券日报》记者获得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1月至9月,中国从韩国进口多晶硅49468吨,占进口总量的47.8%。与“2014年相比,中国从韩国进口多晶硅35743吨,占进口总量的35.0%;2015年,中国从韩国进口了51189吨多晶硅,占进口总量的43.8%。”可以看出,从韩国进口的多晶硅无论从绝对值还是相对值来看,在过去的三年里都在增加。

商务部发起对韩多晶硅反倾销期中复审调查

韩国企业

对中国的倾销成本很低

事实上,自2008年以来,国内多晶硅行业受到来自美国和韩国的倾销进口产品的严重影响。截至2011年底,由于倾销进口产品数量大幅增加,进口价格持续下跌,国内多晶硅企业陷入大规模停产的严重困境。2012年7月20日,商务部发布公告,启动反倾销调查。2014年1月20日,商务部发布《关于原产于美国和韩国的进口太阳能多晶硅反倾销调查最终裁定的公告》,裁定原产于美国和韩国的被调查产品被倾销,国内产业遭受实质性损害,倾销与损害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商务部发起对韩多晶硅反倾销期中复审调查

然而,在中国对韩国多晶硅实施贸易救济措施的前提下,上述数据表明韩国多晶硅对中国的倾销没有受到任何影响。

对此,《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反倾销措施实施后,韩国对进口多晶硅的倾销并没有得到缓解。这是因为主要向中国倾销的韩国多晶硅企业所承担的税率太低。

根据最终裁定,自2014年1月20日起,中国对原产于韩国的被调查产品征收了2.4%-48.7%的反倾销税。然而,占韩国产能90%的韩国oci公司和韩国硅工业公司适用的反倾销税率非常低,分别为2.4%和2.8%。一位业内人士曾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oci、韩国的硅产业等多晶硅企业都是大型化工集团的背景,它们在韩国的产业地位仅次于三星、现代重工等大型跨国集团。”

商务部发起对韩多晶硅反倾销期中复审调查

2014年,韩国超过德国和美国,成为从中国进口多晶硅的最大来源国。与实施反倾销措施前的2013年相比,2014年韩国的进口量同比增长63.2%,达到3.5万吨。

中国的倾销导致价格波动

损害国内产业的利益

业内人士指出,中国光伏产业早已摆脱了对进口多晶硅的依赖。相反,由于国外晶体硅光伏下游产能小,国外多晶硅需要被中国市场消化。

例如,韩国拥有庞大的多晶硅产业,以oci为首的四大企业,多晶硅产能为10万吨。然而,韩国自己的小型光伏下游产业基本上依赖中国光伏市场消化其原材料,长期低价倾销影响中国市场。“外国多晶硅进口到中国后,主要加工成硅片出口。事实上,这部分原材料根本没有用于国内下游光伏市场。然而,大量低价进口严重扰乱了市场供需平衡,这是多晶硅价格大幅下跌的主要原因。中国十几家多晶硅企业已经形成了全面的竞争关系。任何企业想在短期内提高价格,就等于自愿放弃市场。”上述知情人士告诉记者。

商务部发起对韩多晶硅反倾销期中复审调查

据《证券日报》报道,2014年,我们从韩国进口了3.5万吨多晶硅,交易额约为7.5亿美元;2015年,我们从韩国进口了5.1万吨,交易额约为8.3亿美元;2016年1月至7月,进口量达到4万吨,交易量近6亿美元。

根据今年1-9月的数据,2016年从韩国进口的多晶硅交易量超过10亿美元应该是一个高概率事件。

持续倾销的最终结果是,在实施贸易救济措施的背景下,韩国多晶硅进口量非但没有减少,反而有所增加,最终导致7月份中国多晶硅平均进口价格降至16.98美元/公斤,比上个月下降3.5%。

根据本复审申请书的披露,申请人估计复审调查期内韩国对中国出口的太阳能级多晶硅的倾销幅度为33.68%。“这远远高于原审判中最终裁定的反倾销税率(2.4%-2.8%),应提高到33.68%,否则不足以纠正不公平的倾销行为。”业界认为。

至于打击韩国和其他国家的多晶硅倾销,会不会影响国内多晶硅供求关系?据中国有色金属硅工业分公司统计,2015年,中国多晶硅有效产能为19万吨,实际产量为16.9万吨,中国太阳能电池总产量为41gw。也就是说,仅国内现有的多晶硅产能就足以满足近40gw电池的原料需求。目前,每年进口的10万吨多晶硅基本上都是加工成硅片出口,中国光伏下游企业并不使用。未来,将从德国、马来西亚、挪威、日本和沙特阿拉伯进口6万多吨多晶硅。中国江苏中能、新特能源、大全新能源等企业近期将通过技术改造增加产能3.5万吨,国内现有产能已超过下游企业的物资需求。

商务部发起对韩多晶硅反倾销期中复审调查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专家表示,太阳能级多晶硅是制造晶体硅光伏电池的主要原料,是整个光伏产业链(多晶硅、硅片、晶体硅光伏电池和电池组件)中技术门槛最高、投资最密集的基础环节。中国多晶硅产业的健康发展是中国光伏产业链保持成本优势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保证。近年来,多晶硅行业在几乎整个行业都在亏损的情况下苦苦维持。如果允许倾销进口产品压垮中国多晶硅产业,中国光伏产业链的原料基础将再次受制于人,两三家外国多晶硅企业将重新获得市场主导地位,中国光伏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将受到严重威胁。

标题:商务部发起对韩多晶硅反倾销期中复审调查

地址:http://www.pyldsnkxy.com/pyxw/126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