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783字,读完约9分钟

原标题:诗人余光去世,他以为生命的尽头是返乡,可以满意地睡觉。

“据台湾东森情报、台湾中时电子报等媒体报道,台湾着名诗人、《乡愁》作者馀光今天去世,享年90岁。 ”。

在文坛大师梁实秋称赞“右手写诗,左手写散文,成果高,一时无双”的馀光中,涉猎现代诗、现代散文、翻译、评论等文学行业,大学时代外文系的他,没有毕业就在文学刊物上投稿诗集,梁实秋吗? 毕业后,与辉子豪、钟鼎文、邓禹平等当时活跃于文坛的青年诗人们共同创立了青星诗社,《青星》周刊也成为文坛非常有影响力的书。

【要闻】诗人余光中去世 曾作诗想象生命的终结是返乡

馀光中的诗与人生

很多人对馀光的印象来源于20世纪后期的“乡愁”。 小邮票,小船票,低坟墓,海湾浅海峡。 制作《乡愁》时,馀光不过20多岁。 事实上,余先生的乡愁已经勾结了整个身体,创作了整个诗文。

余先生把自己的生命分为旧大陆、新大陆、岛屿三个时期。 旧大陆是祖国,新大陆是异国,岛屿是台湾。 他21岁第一次离开旧大陆去岛上,30岁第一次离开岛上去美国学习。 第一次离开,想到的是台湾,然后想到的是祖国,然后变成了对中国文化——汉魂唐魄的无限依恋。

【要闻】诗人余光中去世 曾作诗想象生命的终结是返乡

年轻的时候,馀先生出于对外国文化的憧憬而选择主修外语,多次去美国留学、讲课。 美国文学和文化对他的影响越深,乡愁也像魔豆一样在心底蔓延。 他晚上读的家乡是回不去的故乡,深厚的中国文化,死了的精彩,精神上的栖息地。

【要闻】诗人余光中去世 曾作诗想象生命的终结是返乡

其余先生流浪一生,从江南到四川,从中国大陆到台湾,在美国学习,在香港教书,最终落在台湾高雄的西子湾畔,多年来在中国以前传达了文化和西方文化艺术的熏陶研究,使其余先生在中西文学界闻名,两岸多个国家 他的诗文主题多是“离开家乡”、“乡愁”、“孤独”、“死亡”,读他的诗,正面来的是入骨的苍凉和顽强。

【要闻】诗人余光中去世 曾作诗想象生命的终结是返乡

余光出生在南京,9岁因战乱逃离家乡,母亲用扁担扛着幼小的余光逃到常州,然后辗转避难到重庆。 在巴山深处,在馀光中度过了中学时代。 当时四川战火纷飞,交通封锁,宁可在海对面,远离,自由广阔,迷人。

十几岁的馀光中一心向往的是逃离这个闭塞落后的地方,去看外面的世界。 为了这个夙愿,馀光在考大学时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外语系,他认为这是自己看到世界的唯一途径。 然后考了金陵大学和北京大学外文系的余光,在母亲的挽留下留在南京。 1947年,因馀光考入金陵大学的外文系。 本以为可以在这里停下来,但迎来的是人生第二次逃亡。 另外因为战争,馀光辗转南下,定居台湾。

【要闻】诗人余光中去世 曾作诗想象生命的终结是返乡

21岁时,馀光在台湾写下了“乡愁”。 就像采访中说的,“如果我十二三岁,我的基础还不够写《乡愁》。 那时我已经21岁了,读过古典名著、古老小说、地方剧等,所以我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很幼稚,但已经很深刻,印象深刻了。 所以,我不能。 这个很难扔掉。 除此之外,父母的乡音一直很重。 ”。

【要闻】诗人余光中去世 曾作诗想象生命的终结是返乡

多次逃亡,多次离开故乡,就像他自己呼唤的“蒲公英的岁月”。 诗人的寂寞,文人的孤独,余先生一个人占了。 他孤独了自己的孤独,结合了时空,蔓延着,但没有踏入现代。 他一生都在思考生命的始末,虽然知道宿命般的结局,但依然要永远和拔河。

【要闻】诗人余光中去世 曾作诗想象生命的终结是返乡

1966年,未满40岁的余先生写下了《我死的时候》。 在诗中,他生命的结束回到了故乡,回到了最初的自己,踏上了当时的故乡,想“这是纵着最宽的床/心满意足地睡觉,满足地思考”。

1973年,馀光应邀到台湾清华大学向教授们发表演讲。 他朗诵新诗《星空很希腊》的一句话时,听众突然站了起来,说:“你的诗不通。 希腊是名词。 怎样才能成为形容词?”。 而且崇洋媚外,中国的天空也是蓝色的。 蓝天为什么要找外国? ”。 馀光停了,放松了,尖锐的语言嘲笑,说文学不是方程式,不擅长胡说八道。 结果惹得越来越多的人生气,演讲变得不开心了。

【要闻】诗人余光中去世 曾作诗想象生命的终结是返乡

《守夜人》是馀光中第一本在中国大陆出版的自选自我翻译诗集,1992年在台湾初版,收录了65首诗。 2004年,新收17首诗,在中国台湾再次出版新版,序言中写道:“诗兴永不失去青春,让人产生不朽的幻觉。” 中国大陆首次发售的“守夜人”,从初版开始24年后,经过很多追加删除琢磨,在89岁高龄,就像第一次看到诗文一样,用语言斟酌着所有的音节、记号。 用余先生自己的话来说,“再过12年就100岁了,但我没有热衷于人瑞。 所以这是最新最后的“守夜人”

【要闻】诗人余光中去世 曾作诗想象生命的终结是返乡

今年10月,人们为余光庆祝90岁生日,那天他在欧阳修的绝句《又到汝阴》中表达了心情,“黄栗留下桑椹美,紫樱桃熟麦风冷。 朱轮以前又害羞又有爱,白首又像故乡”。

但是不久前,因为天气变化,气温低,馀光来医院检查后,决定住院安静,但因为没想到有中风、肺部感染的嫌疑,所以转移到了重症监护病房。 逗留中的女儿们也从海外赶走了,拒绝了采访。 12月14日,这个文坛的“光辉彩笔”去世,享年90岁,亲人和文坛的朋友非常悲伤。

【要闻】诗人余光中去世 曾作诗想象生命的终结是返乡

馀光与夫人范我存

在馀光中第一次看到范我存的是阿姨家。 当时的范我保存下来,皮肤白皙,五官清丽,柔弱,眼睛害羞胆小,难忘。 那一年,我在馀光中17岁。

第一次见面,在那之前,经常从阿姨那里听到表哥的话。 “他书写得好,英语说得好,有绘画才能。” 于是,在馀光中他说:“剪了角,穿了麻布制服,看起来有点认真,很惭愧。” 那一年,范我13岁。

见面很着急,加上两个人都很害羞,所以一句话也没说。

不久,范我存就收到了表哥的同事的出版物。 像坠入爱河的普通男人一样,想让心爱的女儿看到自己最优秀的一面吗,那个刊物里有用馀光翻译的拜伦的作品。

奇怪的是,馀光从未听说过表妹的真名——写给收件人的是表哥小名:范米米。

咪咪的眼睛是一对小鸟

轻轻地拍着细长的睫毛。

飞啊飞啊,

纤细的翅膀不停地摇晃。

但是他们最喜欢飞到我的脸上

闭嘴转弯下降

我脸上生活了很长时间

有时拍打纤细的柔软羽毛。

直到我吻了咪咪

他们合上疲惫的两翼

我不会再去天上了,飞,飞,

安静,安静地睡在窝里。

——《咪咪的眼睛》是1954年秋天写的

诞生于动荡的时代,刚发芽的爱也快要随波逐流了。 在战乱中离开生活了7年后,馀光一家多次辗转,终于到达了台湾。 范我存也是因为机缘巧合和阿姨一起来台湾的。

当时在学校进行健康检查的时候,范我存的肺有问题。 她不得不辍学在家,年轻苍白的岁月,在疗养中度过了寂寞。 因为担心范我存倒在病魔身上,余光辗转找到范家,用诗文给她打气,范我存忘记了痛苦,病也慢慢好了。

我遇到了台大三年级的秀才,肺病休学的女高中生。 这种“明目张胆”的行动很快引起了双方父母的观察。

“她得过肺,身体太弱,在馀光中是家里的独生子”“他像个书呆子,怎么能背负生活的重担? ”。

两个人都不同意他们的交往。 但是两个年轻人不顾父母的反对,迅速发展成恋人。 他们经常在一起,不仅谈论音乐、绘画和文学,还经常看电影,有时骑自行车去淡水河、永和竹林。 每次馀光投稿,一定让范我保存。 不仅心心相印,他们有共同的生活经验:江南童年、四川少年、避难困难、经过战火洗礼,其认同感更加不同。

【要闻】诗人余光中去世 曾作诗想象生命的终结是返乡

诗人很浪漫,馀光也不例外。 坠入爱河无法摆脱的时候,他用刀在自己院子里的枫树干上刻上“ylm”三个英语事件的开头,y代表余本人,l代表爱,m代表范我存。 馀光中为了范我存还写了这样的诗句。

瘦水仙,婺娜飘,害羞和闪烁,苍白和疲劳,抵抗早熟的肺病,梦想文学和爱,无助,孤独地向我走来……

范我眼中,馀光才能充沛,内涵丰富,稳定,可靠,体贴,她心里已经有了决定……

“那么多表妹走在柳堤上(我只能结婚其中一朵)。

正如那个愿望,28岁的余光和表妹范我存结婚了。 这时他们交往快六年了。 他们共同走过了另一个春秋。 伉俪的情深与往日相同。

馀光说:“她的优点很多。” “最重要的是,精神上我们合适,而且她能充分融入我的事业,我的朋友。 我们不仅有共同有趣的兴趣爱好,而且有共同的朋友,所以结婚怎么会不稳定呢? ”。 “结婚后,他百分之百相信我,依靠我,他总是说甜言蜜语不是体贴的丈夫,但他用行动表达了对我和孩子的爱。 ”。

【要闻】诗人余光中去世 曾作诗想象生命的终结是返乡

有一次,我在南京大学讲座。 这次讲座很有趣。 在馀光中和学子们谈论爱。 “爱不是年轻人的专利。 老诗人也可以说话吧”

他是诗人,谈爱,当然不能谈爱诗。 “杜甫一生只给妻子写了一两首诗。 真扫兴啊! ”他说:“我不是。 我有很多东西要写给妻子。 比杜甫浪漫多了吧! ”。

那时,台下有多个听众,范我存也在其中。

作家慕容莲生在人物随笔《所有的莲花都像你》中这样描写了馀光和范我留下的生活。

“空闲的日子里,他们一起旅行。 一辆车,一张地图,两个人。 范我不会开车,但她天生方向性很好。 那么,她负责看地图,在馀光中掌握汽车方向盘。 一路平安。 ”。

我死的时候

馀光

我死的时候,埋葬了我,在长江和黄河

间,枕头我的头,白发笼罩着黑土

在中国,最美的母国

我平静地睡觉,睡整个大陆。

两边,安魂曲始于长江,黄河

掌管永生的音乐,滔滔不绝地向东

这是纵容最宽的床

知足常乐地睡觉,知足地思考

很久以前,一个中国青年曾经

眺望结冰的密歇根的西边

我想彻夜看中国的黎明

十七年也没有满足中国的眼睛

饥饿地图,从西湖到太湖

去朱鹮多的重庆,代替回家乡

——1966年2月24日卡拉马如

点击进入主题。

责任:张建利

猛料越来越多了! 欢迎扫描左边的二维码关注本信息的官方web消息( xinlang-xinwen )

标题:【要闻】诗人余光中去世 曾作诗想象生命的终结是返乡

地址:http://www.pyldsnkxy.com/pyxw/156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