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063字,读完约5分钟

一年前,我写了评论。 标题使用了“人不易解体”这句话,受到了报社领导的表彰。 这位50多岁的老同志说:“嗯,转文风,接地,有创新,很符合中央的“转变”精神! 后来稿子被评为好稿子,给了我400元的奖。 但是到了今天,“人很难解体”这个词突然被某个部门禁止了。 他们说“害怕擅自滥用,导致文化断代和语言混乱”,“必须严格规范和采用国家共同语言的复印件,不得根据网络语言,采用或介绍模仿熟语形式制作的词语”。

我不知道,领导收回我的好稿奖,没收我的400元吗? 但更有兴趣的是,这些新词真的会引起“文化碎片化”吗?

达尔文的进化论同样适用于语言。 辞海中有19485个字,真正成为我们常用字的是5000个,也就是四分之一以下。 很多不熟悉的词语,可能只看起来像古书。 比如“菿”( dao )字,指的是“草大的样子”,但在日常生活中,这个字几乎灭绝了。 比如“辒”( wen )这个字意味着“古代马车”,但这辆马车不再是现在了,这个字也失去了生命力。 其实,这个字占了辞海的大多数。 他们被现代人遗忘,静静地躺在词典里,像三叶虫的化石。 礼貌地说,这些话早就“断代”了,连最资深的语文老师也不能正确地认识它。

另一方面,我们熟悉的语言如“头”、“邮局”、“思想”、“精神”、“经济”……这些语言,任何语文老师都不怀疑它们的规范性。 但是,很多人不知道。 这些话是19世纪末从日本传来的。 在以前的中文中,它们是不折不扣的“新词”。 当时,中国人采用“经济”、“思想”等词语时,就像我们今天说的“屌丝”、“脑残”一样,非常有争议。 但就像鲁迅说的,“其实,地上本来就没有路,走的人多了,就成了路”。 语言也一样,使用的人多了,这句话就从新词变成了正统。

学者雷颐讲过故事。 晚清重臣张之洞,也是文化保守主义者,对来自日本的新词非常反感。 他强烈反对采用新词,禁止学校教育儿童新词。 他说,我是大国,文化悠久,为什么要引进新词? 有人在他面前说新话,他就翻脸。 有一次,幕僚编了学校的大纲,张洞见文中有一个词“健康”(也是来自日本的),大发雷霆说:“健康是日本的名词,使用起来很可恶。” 然后,在幕僚面前,放弃这个大纲。 该幕僚相对地回答说“‘名词’也来自日本,用它特别可恶”。 张之洞一时语塞,说话对。 最反对新词的人不知不觉地采用了新词。

现在,这些昔日的“新词”早就响彻神州,成为不可动摇的“纯洁中文”的一部分。 如果张洞知道泉下,千万不要生气。 百年历史大变,科技进步,文化之间互相接触,新词大量出现,旧词逐渐被遗忘,这也是客观规律。 改革开放30年来,喷薄而出的新词有“激光”、“埋入”、“打”、“停车”、“唱k”、“雄起”等。 这些词是来自英译汉还是方言,也就是民间的灵光突然燃烧,被赋予了强大的生命力,至今仍在大江南北通行。

近十年来,随着网络的兴起,恶作剧用语在网络上越来越受欢迎。 甚至包括“新人”、“锋利的哥哥”、“给力”、“屌丝”、“土豪”、“有木有”、“神马”、“伤不起”、“十动然拒绝”、“喜大普奔”、“男”在内的我50多岁的老领导人,“人都很难” 更重要的是,这些词表达了不久前传来的中文无法表达的意思。 比如,“屌丝”这个词,我一直在尝试用别的词代替它(“屌丝”这个词有点不品行)。 但是,因为一直没找到。 我意识到这个时代的一点现象真的只能用新词命名。

但是这些话是否有生命力,是否像19世纪的新词那样至今仍在使用,必须经得起历史的考验。 语言的迅速发展,必须符合历史潮流。 根据优胜劣汰法则,语言有势利的一面,流行语迅速成为语言的中心,像张之洞一样,无意识地采用了“名词”。 这证明了新词的魅力无法阻挡,无形中进入人们的头脑。 “给力”这个词,确实瞬间成为强烈的词语,从广告语到新闻标题,很多地方都出现了“给力”,至今还非常热。 但是,语言一旦边缘化,很快就会被民众遗忘。 比如“妹妹”这个词,10年前还是个热词,但现在不怎么被采用。 例如,曾经非常热的“囧”字,现在正在慢慢失去视野。 今天,“土豪”、“挖掘机”这个词似乎在网络上很受欢迎,但10年后,可能在网络上就灭绝了。 这证明了涨潮落潮,花开花落,自然有其规律。 文化现象也像风,去也像风,为什么不怎么介入? 语言这东西,要百花齐放。

三年前,教育部、国家语言委员会试图增加中小学写字课,制定《中小学学生写字标准》,规范中文写作能力,禁止学生采用网络新词。 他们认为网络新词泛滥,学生“中文能力低下,不规范,不认真”。 今天电视剧和综艺节目不允许采用网络新词,怕中小学生不好,想法一样。 这表明,一直以权力谋求语言简洁化的人还有很多。 但是控制语言,这有多傲慢呢?

一百年前,张之洞的事例表明,反对语言的新陈代谢等同于脚气变成车和断水。 语言是有生命力的东西挡不住,没有生命力的东西是支撑不住的。 这句话是产生的,还是消失的,火还是冰,起决策性的作用,还是广大人民? 不是某权威部门的红色头文件。 (资料来源:濮阳资讯港思客作者:马立明)

标题:““人艰不拆”可会造成文化断代?”

地址:http://www.pyldsnkxy.com/pyxw/187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