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5269字,读完约13分钟

每个记者江然吴林箐

“我们的城市应该方便、透明、人性化,决不能成为‘围城’。”1月14日,四川省委常委、成都市委书记黄新初在第十四届CPPCC成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闭幕时,全面阐述了新形势下成都城市发展的主要思路。

黄新初表示:“我们将以最坚定的态度,坚持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全力推进生态建设和环境恢复,努力让成都永远有蓝天碧水。”

在过去的2015年,成都保持了稳定和进步的经济。预计全年国内生产总值将达到1.08万亿元,同比增长8%左右。

成都下一步应该建设成什么样的城市?如何建设一个城市?黄新初从“四州合一”引领城市发展、“双核共荣、一城多城”优化城市空空间布局、“开放开放”强化城市功能等多方面系统阐述了他的思想。

黄新初在会上还透露,成都目前正在推进两大任务,一是扩大高新区的产能;二是计划在天府新区扩大成都直管区面积,进一步提升新区产业承载能力,为成都产业再造提供有力支撑。

建设什么样的城市?

“市民可以在15分钟内解决各种基本生活需求”

将建什么样的城市?四川省委常委、成都市委书记黄新初认为,关键是要统筹规划城市的形态、格局、文化和生态。

“如果把城市比作人,形式就是城市的面貌,这与人们的第一印象有关;格式是城市的骨架,它决定着城市能否屹立不倒;风格是城市的气质,展示了城市的内在魅力;生态是城市的背景,影响着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黄新初认为,这四种状态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构成了城市科学发展的有机体系。

当前和未来,成都将以“四州合一”的理念引领城市发展。这需要一个形式上美丽的城市,一个形式上繁荣的城市,一个文化上活跃的城市和一个生态上优秀的城市。

一是突出质量提升,打造现代城市形态。近年来,成都以高标准提升城市整体风貌,一大批精品街区和标志性建筑相继建成,初步形成“现代气息”。然而,与北京、上海甚至纽约、巴黎等城市相比,成都在城市形态上仍有明显差距。

“下一步,我们将严格控制城市规划和建设,切实加强对空城市立体、平面协调和整体风貌的控制,不断提高城市现代化质量。”黄新初说道。

具体来说,我们应该注重三个原则,第一个是“高质量的产品”。

建筑是一首凝固的诗,一幅立体的画和一张贴在地上的便条。黄新初说:“成都将以一丝不苟的态度,把城市的每一条街道、每一栋建筑、每一处景观都作为艺术品来创造。”特别是要重点抓好高标准的重要干线和节点设计,切实加强风格综合整治,努力打造一批充分展示城市风貌特色的“城市客厅”

另一个原则是“宜人性”。“大城市需要小街区。我们的城市应该方便、透明和人道,决不能成为一个“被围困的城市”黄新初表示:“下一步,我们将按照工业复合、适度调控、居住与居住平衡、配套服务的思路,在全市范围内逐步实施‘小街区’调控,让市民步行15分钟就能解决各种基本生活需求。”

第三个原则是“精细管理”。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城市精细化管理已经成为中国城市亟待解决的问题。在成都城市管理的思路中,管理和服务相辅相成。黄新初表示,为打造现代城市形态,成都近年来积极倡导“大城市、精细管理”的经营理念,坚持质量、形象、细节并重,以更好的“标准”、“服务”和“机制”。

五年后,出现了超过60亿级的产业集群

四川省委常委、成都市委书记黄新初指出,成都的发展是“加快转型升级,发展高端城市形态。”

工业是一个城市发展最根本的支撑。近年来,成都市深入实施“产业升级”战略,稳步转变模式,调整结构。成都高新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监管行业的28.3%。

然而,黄新初也指出,成都的产业核心竞争力还不够突出,尤其是具有龙头作用的大型企业明显较少。“下一步,我们将以信息技术、生物制药、节能环保、航空空航天、高端装备制造等新一代先进制造业和电子商务、医疗卫生、物流金融等现代服务业为目标,着力打造中西部先进制造业龙头城市、西部金融中心和服务业核心城市,力争到‘十三五’末形成61000多亿个产业集群

成都实践:“四态合一”引领城市发展

植根历史背景培育特色城市风格

文化不仅是一个城市的活的灵魂,也是标志一个城市的核心要素。成都作为全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之一,近年来努力以实体的形式传承和展示城市文化,并创造了一批文化项目,为城市增添了独特的魅力。

"但是,我们对城市文化的挖掘和发展还不够."黄新初表示:“下一步,将深入挖掘城市文化的核心,将其融入城市规划建设中,新建一批具有成都特色的文化地标、文化公园和文化景观。尤其是成都,素有“古入蜀多士”的美誉,曾是李白、杜甫最重要的创作地。我们将通过多种形式,充分展示他们在成都的优秀文学成就和深厚爱心,打造一批新的城市文化品牌。目前,杜甫千诗碑工程正在进行中。”

成都实践:“四态合一”引领城市发展

“在市区500米内可以看到绿色,在有条件的地区1000米内可以看到水”

成都在“四州合一”中提出“优秀生态城市”的理念,旨在展示自然之美,创造美丽的城市生态。

“成都因水而生,因水而兴,自古以来就有着良好的自然背景。然而,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成都的生态环境与许多其他城市一样,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黄新初说:“近年来,我们已经牢固树立了城市发展需要金山银山和青山绿水的认识。我们决不能吃儿童餐,切断人民的道路,走杀鸡取卵和捕鱼的道路。”

为此,成都坚持将生态系统建设为绿色基础设施,确立了“市区500米见绿,有条件的地区1000米见水”的目标。在中心城区建设了89个公园和绿地,在全市建设了2000多公里的绿道,成功创建了国家生态城市。

“与公众的期望相比,我们深切感受到差距仍然很大,特别是最近的严重雾霾,使成都陷入了‘十面蹲伏’的境地,成为公众的心肺。”黄新初也坦言,“下一步,我们将以最坚定的态度,坚持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体系,全力推进生态建设和环境修复,努力让成都永远有蓝天碧水。”

规划科学是最大的好处,规划错误是最大的浪费,规划失误是最大的禁忌。黄新初在讲话中强调,“四国统一”重在“统一”二字,统一的关键在于“多规统一”。

“现在,我们城市有很多城市发展计划。在发挥积极作用的同时,也存在着前瞻性规划不足、整合不足甚至相互脱节等问题。”黄新初说:“下一步,一方面,我们将积极邀请规划方、建设方、管理方和市民参与城市规划,切实增强规划的前瞻性、科学性和开放性;另一方面,在城市主体功能区规划的基础上,对空各类型进行统筹规划,坚决保持规划刚性,让“四州”首先在规划层面上实现“统一”

成都实践:“四态合一”引领城市发展

“成都富有改革创新的精神特质”

普通人的幸福(报价603883,购买)和城市的文明程度都反映在这些细节中。四川省委常委、成都市委书记黄新初认为,成都表面上是一个舒适休闲的城市,但内心却充满了改革创新的精神特质。

从西汉第一台脚踏织布机,到唐代最早使用雕版印刷,到北宋发明世界上第一张纸币“饺子”,再到80年代全国发行第一批“蜀都股份”,无不体现了成都人的改革创新精神。黄新初说:“我们将把这种精神传承下去,贯穿城市发展的各个领域和环节,不断增强城市发展的动力和活力。”

不久前,成都被中央和省委直接选中,并被确定为四川建设国家综合创新改革试验区的核心支撑城市。黄新初表示,下一步,成都将继续把创新放在城市发展的核心位置。深化创新,积极抢占城市竞争制高点;同时,大力实施“双创新”,全面掀起创新创业热潮。

“成都将积极扮演‘天使投资人’的角色,让更多的创业者扎根成都。”黄新初描绘了成都“改革创新”的蓝图。

如何建设一个城市?

“双核心繁荣,一城多城”

成都自成立以来,一直遵循单中心空厅的布局。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随着快速的城市化进程,空之间的高人口承载能力和饱和特征日益突出,同时也出现了交通拥堵、资源短缺等一系列“大城市病”。

对此,四川省委常委、成都市委书记黄新初表示,成都的考虑是:深入实施“建设更好的城市”和“统筹城乡”战略,加快空从“圈型”向“组团型”转变,打造以卫星城和区域中心城市为支撑的中小城市和天府新区双核。

孙煌上任之初,优化城市空房源布局的关键是落实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提出的“总量框架、容量限制、整体振兴与节约、增量优化与质量提升”的要求。

“总量是到2020年,成都中心城区建成区控制在600平方公里以内,建设用地控制在436平方公里以内;容量有限意味着到2020年,中心城市的常住人口应控制在620万以内。”黄新初进一步阐述。

因此,国家级新区天府新区的建设被视为“优化空房市布局的龙头工程”随着近年来的大力推进,基础设施和工业骨架迅速建立,一座适合工业和生活的现代化新城正在逐步形成。“下一步,我们将积极抓住天府新区成为国家新区的大好机遇,加快成都科技城、天府商务区、锦江生态带等重大项目建设,推动更多实物集聚和产业集群规模化。”黄新初表示,目前,成都正计划在天府新区扩大成都直接管理区的面积,“以进一步提升新区的产业承载能力,为成都的产业重建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成都实践:“四态合一”引领城市发展

其次,要深入开展“北方改革”工程。黄新初认为,巴西和阿根廷等拉美国家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城市二元结构”突出,一边是高层建筑,另一边是贫民窟。

“我们站在打破‘城市二元结构’的高度,启动了最大的民生工程‘北方改革’。建议在五年内,城市的人民将有一个平稳的城市北部,一个舒适的城市北部。”黄新初说道。

据了解,“北方改革”将按照“五年大转变”的目标扭转进展,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旧城改造、工业发展等工作。,努力尽快建成“四位一体”的新城。

成都还将加快建设“独立城市”网络城市群。

“目前,我市城市化进程中的一个突出问题是‘大城市太大,小城镇太小’,没有网状布局、层次分明、结构合理的城市群。”黄新初表示:“下一步,我们将有序剥离中心城市的非核心功能,重点发展8个卫星城,大力发展6个区域性中心城市,加快发展10个小城市,推进大、中、小城市的联合布局和错位发展。”在发展过程中,成都将坚持“独立成市”的理念,完善各街区的交通、工业和服务,使各街区形成功能复杂、系统完备、自然循环的城市结构。

成都实践:“四态合一”引领城市发展

值得注意的是,加强成都的城市建设并不意味着削弱农村发展。加大城乡规划力度,增强城市反馈和带动农村的能力,同时破解“城乡二元结构”黄新初说道。

跳出“盆地意识”打破“西方命运”

一个城市发展的愿景和理念决定了它的模式和能量水平。成都地处中国西部内陆,建设国际大都市有着客观的区位劣势。当务之急是展现“开大关大”的气魄,跳出“盆地意识”,打破“西部命运”,努力确立成都在世界城市体系和国际分工中的地位。

四川省委常委、成都市委书记黄新初表示,成都市将着力抓好以下几项工作:一是坚持内外兼修,建成畅通高效的现代交通物流网络。

自古以来,去天堂就很难。面对城市发展的突出不足,成都市近年来实施了“交通第一”的战略。双流机场第二跑道、成都棉乐、成渝高速铁路等一大批重大交通项目已经启动,成都内外交通立体交通网络初步形成。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统筹内外交通,加快形成Xi、武昆四小时高速铁路圈、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八小时高速铁路圈和市区半小时交通圈。””黄新初说道。

具体来说,我们将重点关注三大问题:一是加快成都天府国际机场建设。2020年建成后,成都将成为中国第三大城市,年吞吐能力达9000万人次,中国第四大国际航空枢纽空的地位将进一步巩固。二是推进城市轨道交通加密。“十三五”期间,成都市平均每年将开通2条以上地铁,建成并投入运营13条地铁,总里程500公里。第三是计划建设中国最大的国际铁路港口。依托“蓉欧高速铁路”的稳定运营,我们将深入实施“蓉欧加”战略,力争今年开行300多趟列车,并延伸至德国纽伦堡等欧洲枢纽城市,积极争取成为连接丝绸之路经济带各国的综合枢纽。

成都实践:“四态合一”引领城市发展

第二,成都还应该以先进城市为基准,提高市政设施的承载能力。

市政设施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是城市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下一步,我们将借鉴先进城市的经验,加快建设设备完善、现代化、智能化的市政设施体系。”黄新初表示,成都大力建设“海绵城市”,推进地下综合隧道建设,加快李嘉言水库建设。

值得注意的是,“扩大对外开放”的气魄还包括深化对外开放和扩大城市的国际影响力。

近年来,成都实施了“全球开放”战略,对外影响力和知名度明显提高。这可以从两组数据中看出:

首先是成都的“交际圈”。目前,成都已批准15家外国领事机构,仅次于上海和广州,是内地领事馆的第三大城市;同时,还有29个国际友好城市和39个友好合作城市。近年来,默克尔、卡梅伦、米歇尔等国际政要纷纷访华,成都是重要的一站。

第二组数据是成都的“财富圈”。《财富》全球论坛和世界华人商业大会的成功举办带来了显著的后财富效应。目前,已有268家财富500强企业落户成都,成都与全球234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经贸往来。

“下一步,我们将积极抓住国家实施‘一带一路’战略的重大机遇,深化国内外‘双向开放’,努力建设西部开放门户城市。”黄新初表示,他将重点关注两大问题,一是积极争取建立内陆自由贸易试验区,二是建设高水平的国际合作园区。

标题:成都实践:“四态合一”引领城市发展

地址:http://www.pyldsnkxy.com/pyxw/37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