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709字,读完约9分钟

过去一年,全球经济复苏乏力,中国经济在超高速增长后转向新常态。作为“十三五”规划的第一年,2016年的经济形势将会如何?在深度调整的过程中,我们如何找到新的发展动力?今天,蔡襄证券有限责任公司副总裁兼首席经济学家李康博士做客本刊,解读中国下一阶段经济走势和宏观政策走向。

中国经济仍能保持中高速增长

记者:2015年以来,面对世界经济增长缓慢、国内经济下滑、金融和金融风险增加的复杂形势,中国先后出台了一系列稳增长、调结构、防风险的政策。在政策的推动下,去年的国民经济表现如何?值得关注的积极变化是什么?

李:2015年,中国宏观经济增长进一步放缓,国内生产总值同比下降6.9%,比2014年下降0.4个百分点。工业生产、投资和消费增速继续放缓,出口继续负增长:工业增加值增速为6.1%,比2014年下降2.2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降至10.1%,比2014年下降4.6个百分点。消费保持稳定,增速达到10.8%,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出口负增长8.1%。

经济转型的关键是深化改革

在宏观政策方面,人民币继续保持相对宽松,全年有五次降息和RRR降息。2015年,m2增速为13.3%,比2014年高1.1个百分点。截至2015年11月,人民币贷款余额为93.4万亿元,同比增长14.9%,比2014年增长1.3个百分点。社会融资规模存量136.2万亿元,同比增长12.3%。其中,直接融资比重上升至22.5%,达到历史同期最高水平。提高直接融资比重的战略稳步推进。在经济低迷的过程中,银行业的不良资产不断暴露,银行业的不良率不断上升。总体而言,新常态下的经济仍处于转型过程中。

经济转型的关键是深化改革

然而,从横向比较来看,中国经济在世界经济中脱颖而出,经济增长率约为7%。一般预测,2015年世界经济将是四年来最低的,仅次于印度(2012年提高了gdp计算方法)。尽管2009-2011年对世界经济的贡献率没有达到50%,但仍达到30%以上。从这个角度来看,对中国经济过于悲观没有事实依据。我总结了一下,其中有很多亮点:

一是2013年底以来,中国第三产业稳步超越第二产业,成为新的支柱产业,中国从工业化国家向以第三产业为主导的现代文明消费型国家转型的趋势已经形成。第二,农民收入增速持续超过城镇居民,8亿农民收入的增加将为中国由投资型增长向消费型增长转变奠定坚实基础。第三,旅游、休闲、养老、医疗和教育消费全面拉动消费需求。中国消费从贫困向富裕的转变将有助于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第四,稳定就业目标超额完成。在过去的五年里,除了2010年,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率一直在下降,但城镇新增就业岗位的数量一直在增加。2014年,实际完成了1322万个新工作。在就业稳定的前提下,适当放慢经济增长速度是可以接受的。第五,在进出口持续下滑的背景下,2014年中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外商投资目的地,基础设施建设的改善、劳动力供给的稳定和劳动力素质的提高吸引了国际投资的青睐。第六,以高铁为标志的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启动,基础设施增速保持在20%,成为稳定增长的重要力量。第七,以互联网加、3d打印和中国制造2025为代表的新经济的萌芽已逐步形成。在供应方改革创新的鼓励下,中国有成为中国经济增长新领军者的趋势。第八,民间投资比重逐步提高。2012年至2015年,民间资本在中国固定资产投资中的比重稳步上升。2015年前四个月,私人投资占总投资的65.3%。第九,消费物价指数为1.6%,国内生产总值为6.9%,高于世界其他经济体。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保持在较低水平。虽然未来中国的经济增长率会下降,但仍能保持中高速高质量增长,进一步缩小与美国的差距。

经济转型的关键是深化改革

改革是经济转型的关键

记者:2016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一年。你认为中国经济目前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什么?

李:信贷扩张时期的过度投资导致旧经济产能过剩,伴随而来的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市场清算过程需要与供应方改革相配合。具体来说:

内部问题包括房地产去库存化;产能过剩,以钢铁、煤炭和水泥为代表的僵尸企业纷纷倒闭;随着经济下滑,银行不良资产暴露将加速,因此有必要防范系统性风险。目前,不良资产证券化只是将风险转移到银行体系之外,但整个金融体系的宏观风险并没有降低。

外部问题包括资本外流和人民币贬值。据估计,年波动幅度为5%~7%,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将达到6.8。美联储加息的步伐可能会加快,这将加速资本外流,以股市和房地产为代表的国内人民币资产将面临压力。

归根结底,中国经济面临的最大问题是深水区经济改革三阶段叠加带来的痛苦。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深化改革。方向、措施、政策和方法都是现成的。现在的问题是如何实施:通过行政体制改革,释放制度红利;鼓励创新,增强基层活力;通过金融体制改革减轻企业负担;通过社会保险制度的改革,工人们可以解决他们的忧虑。国有企业改革是否有根本性的成功经验和案例,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标志。

经济转型的关键是深化改革

记者:在压力下,你认为中国经济还能保持中高速增长吗?

李:关键是如何测量中高速。对世界上大多数经济体来说,4%~5%已经是一个很高的速度了。但是,6%~7%只能算是改革开放以来10%以上增长的中速。纵向比率是中速,横向比率是高速。因此,中高速定位相对准确。

中国经济能否保持中高速增长的问题相当于能否成功实现转型的问题。这取决于改革的决心和有效性。

中国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经济增长率下降是客观规律。未来的经济增长应该更加注重“质量”。对于经济增长率的问题,没有必要在保证稳定就业的前提下过分追求速度。

目前,与旧经济相比,新经济在总量上仍显不足。暂时不可能延续过去的高速增长,整体经济增长率下降是不可避免的。然而,如果改革红利得到充分释放,传统旧经济将完成去杠杆化和去产能化的清算过程,新经济将借助供给侧改革、减税和创新实现接力。有了正确的宏观调控政策,就可以实现高质量的中高速增长。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增长的内外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中国的经济总量已经不是以前的数量级了,在传统意义上追求过高的速度是不现实的。

经济转型的关键是深化改革

供应方改革是政府未来政策的重点

记者:你认为下一阶段中国宏观调控政策的方向是什么?

李:我们应该更加积极地执行财政政策。政府可以适当增加赤字规模,全面减税,这也应该是供给方改革的核心之一。同时,政府应通过转移支付的方式解决封闭企业下岗职工的安置问题。当然,改革的前提是新工作的稳定。

供给方改革不是抑制需求,所以我们应该全面衡量正确的药物,在供给方和需求方都发挥我们的力量。在大去杠杆化周期下,在人民币贬值的压力下,美国经济的逐步好转,以及美联储为吸收发展中国家的投资回报而提高利率,增加了中国货币政策的难度,但这是解决基层企业融资困难和融资昂贵问题的关键。只有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配合积极的财政政策,中国经济才能停止下滑趋势。

经济转型的关键是深化改革

充分注意收入政策。收入是未来消费的函数。收入的增加依赖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因此有效的投资是满足这些需求的必然。传统政治经济学提出,生产的目的是“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求”。是否有可能在一定时期内提出人们的“收入翻番计划”,再加上在教育、医疗、养老、就业等方面的实质性突破。,以增加全体人民的收入,进而提高消费率,是中国经济转型的重要组成部分。

经济转型的关键是深化改革

供应方改革的另一个关键是创新。简化行政管理和权力下放、建立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体系以及创造良好的创新环境,可以成为政府未来政策的重点。一方面,创新产生了新经济的驱动力,另一方面,它也吸收了传统产能过剩领域的就业问题,这反过来又要求劳动力的教育水平。

2016年经济发展趋势

记者:请预测2016年的经济增长。

李:预计出口会有所改善,但效果有限。预计2016年出口将下降5%左右,投资将主要依靠基础设施建设拉动增长。预计年增长率为10%,消费将继续稳步增长,预计年增长率为11%。

以第三产业为代表的新经济将成为未来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然而,由于在体积上无法与传统制造业相比,继电器暂时无法完成。在供给侧改革的引导下,市场完成去产能和去杠杆化的清算过程后,中国经济将迎来一个高质量的中高速增长时期。

2015年第三季度末,金融业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一度达到18.2%,比2014年同期增长8.2个百分点。然而,由于股市低迷,其对国内生产总值的拉动作用将在2016年显著降低。

总体而言,2016年经济增长率将继续下降,但应达到6.5%的目标,预计年增长率将在6.7%左右。

记者:请就2016年资本市场的发展发表您的看法。

李:2015年中国资本市场跌宕起伏。在新的一年里,加强制度建设是关键。备受人们期待的《证券法》的修订,可以为依法治市提供更强有力的保障。实行重刑登记制度是资本市场顺利发展的前提。促进中国资本市场顺利发展的关键在于资本市场能否转变为投资中心,与投资者分享中国经济增长的成果,从而促进优质上市公司的顺利融资,使资本市场成为优胜劣汰的场所。对于监管当局来说,它还可以在“是否出手”和“何时出手”之间划清界限,从而成为资本市场稳定的基石。(明天的照片)

标题:经济转型的关键是深化改革

地址:http://www.pyldsnkxy.com/pyxw/42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