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626字,读完约7分钟

当“互联网+”延伸到工业领域时,工业转型和创新的领导者不再是互联网企业,而是工业企业,“互联网+”只是一种技术手段。

沈阳机床(000410,BUY)董事长关锡友和中国领先的it服务提供商神州数码(Digital China)董事长郭伟之间的故事,从未像今天这样受到关注。

2015年,关锡友和郭伟携手打造工业机床“我平台”。在这种合作背后,它预示着中国制造业正在经历一场新的变革,引发了中国制造业能否引领工业革命的思考。

2016年,中国信息化百强委员会最近发布的“i5革命报告”(以下简称“报告”)也在探索中国制造业的出路。

该报告的作者、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冯路强调,中国的产业升级不应该是一个错误,而应该关注产业的原始驱动力。中国的产业升级必须是“基础广泛”的升级,这包括发展高技术产业,将现有产业转移到技术水平更高、生产率更高、附加值更高的产业活动中,但后者尤为重要。特别是当“互联网+”延伸到工业领域时,工业转型创新的领导者不再是互联网企业,而是工业企业,“互联网+”只是一种技术手段。

i5数控系统探路样本:中国制造PK德国工业4.0

互联网拥抱“工业母亲机器”

“i5”是沈阳机床集团开发的数控系统的名称,其含义来自五个英文单词的首字母:工业、信息、互联网、智能和集成。

从2007年到2012年,沈阳机床董事长关锡友带领一个团队在五年内花费11.5亿元研发了i5数控系统。该系统是基于互联网的底层运动控制系统,从智能的角度出发,使机床与互联网直接相连。

根据陆丰的报告,“i5”数控系统是世界上第一个智能化和互联的数控系统。

“机床可以智能地相互连接,这意味着当机床生产和处理零件和工件时,它们也生产和处理大数据。这些数据将被连接到云平台进行存储和分析。这个云平台相当于一个‘数字工厂’。”冯路说。

关锡友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i5”数控机床已经收到了第一批市场反馈:截至2015年底,i5智能机床订单已超过4800台,比2014年全年增长近400%。

关锡友介绍说,市场对智能机床的需求很大,第三年“i5”数控机床的出货量将达到2万台。

“系统的系统”pk德国工业4.0

《i5革命报告》指出,“i5”数控机床的诞生不仅克服了传统工业与it之间的水土不服问题,而且引发了一场超越德国工业4.0概念的革命。

据了解,“德国工业4.0计划”提出利用信息和通信技术使制造企业受益,并主张建设一个“系统化系统”,使工业技术和数据信息自动互联。然而,对于如何实现“系统体系”的构建,却没有具体的解释。

冯路认为,“i5革命”的主导地位在于实践“系统体系”的建构。

西门子在德国的一位前高管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例如,西门子是德国制造的。其数控机床在中国销路很好,其工业自动化和工业软件等核心技术在世界上颇具竞争力。中国的i5概念被大声叫唤。他更感兴趣的是该计划是否已经实施,以及未来市场的开放程度。

关锡友和郭伟向记者透露了“i5”系统的新尝试。继去年9月计划打造智能珠宝之后,梦工厂现在正计划进军鞋类生产,同时也将进军牙科领域。

他们认为智能制造的核心在于重建整个架构,包括重新定义产品。这意味着智能互联后的产品并不局限于产品本身,而是一个互联的“系统”。“i5”系统是“系统之上的系统”,因为它是一台生产机器。

工业和信息化部的一名官员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时表示,与传统的生产模式相比,i5系统是智能手机和传统手机的区别,它更强调连接性。

此外,智能工厂也是i5战略的关键布局。2016年,沈阳机床将在全国建设30家智能工厂,其中只有20家将在深圳建设。所有智能工厂将连接到isesol云平台,形成一个完整的闭环。

中国的“智能制造”方式革命

关锡友和郭伟的实践是中国各地、各企业实施“智能制造建设”的缩影或先驱。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发现,许多智能布局,如“互联网+”、“大数据”和“云平台”已经在全国许多地方提出。例如,四川提出到2020年培育10个领先和行业领先的互联网产业平台;培育100多家“互联网+”协同制造标杆企业,建设1000多家智能工厂(车间)。

不仅是地方政府,海尔、美的等大型制造企业也在大力推进智能工厂建设。

电气巨头美的集团计划迅速转型为智能制造。据广州当地媒体报道,美的广州南沙智能工厂将上线。目前,许多生产线使用工业机器人(报价300024,购买)进行生产。

关锡友介绍说,智能制造是一场模式革命,主要表现在技术手段和组织方法的创新上。他举了汽车工业生产为例。未来,汽车生产将从目前的装配线转变为多个生产平台,最终,多个平台将集中在一个云中。

冯路还认为,工业革命是关于生产方式的革命。他说,第一次工业革命是从手工到机器,第二次是从机器到装配线,第三次是分布式个性化定制,没有装配线,依靠云驱动,注重共享生产,是整个生产模式的创新。

产业升级不是简单的以新换旧

中国的产业升级应该注重传统产业的自发创新。

冯路在上述报告中指出,中国的产业升级不应该被打破,而应该注意产业的原始力量。首先,从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中国的产业升级必须是“基础广泛”的升级,包括发展高技术产业,将现有产业转移到技术水平更高、生产率更高、附加值更高的产业活动中,但后者对中国尤为重要。由于成熟产业或传统产业在经济活动中所占比重较大,其技术进步具有更大的增长潜力,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也更有意义。

i5数控系统探路样本:中国制造PK德国工业4.0

其次,产业升级是“内生的”,因为导致产业结构变化的主要力量应该来自产业发展过程本身,即来自企业的创新活动。

第三,产业升级的实质是产业知识和经验体系的扩展和更新,这决定了产业升级是一个进化过程;因此,产业升级政策应采取促进、引导和鼓励的方式,避免“休克疗法”的方式。

根据“i5革命报告”,许多中国人认为产业升级意味着发展高科技产业或以新产业取代旧产业,这典型地反映在“换鸟笼”的思想中。当中国经济遇到产能过剩的问题时,这种想法尤其流行,甚至将经济增长的“新动能”和“旧动能”按行业进行了总体划分。

例如,政府通过行政手段筛选项目,挤出低端产业,然后引入高端产业。例如,大数据、云计算和机器人等工业园区正在全国各地建设。

冯路说,从“i5革命”可以看出,今天中国技术落后的主要原因不是技术,而是内心的“胆怯”。因此,在促进产业升级和消除产能过剩时,政府和企业不仅要关注自身与领先技术轨道之间的绩效差距,还要敢于走自己的路,有独立的思维和行动来生成新的“范式”。

标题:i5数控系统探路样本:中国制造PK德国工业4.0

地址:http://www.pyldsnkxy.com/pyxw/44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