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520字,读完约6分钟

今年青海高原的春天比往年早,海东央行的工作也比往年早。

在一个温暖无风的日子里,记者跟随青海省海东市支行行长钱光明,来到“青海拉面”劳务输出较多的化隆县和循化县,到农村走访农户,调查“金融支持示范户”、“农村青年示范户”、“拉面经济”等相关精准扶贫的支持工作。

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青海代表团审议时,询问了青海腊面与兰州腊面的区别、起源以及经营腊面的人员情况。当我听说拉面行业发展很好,很多人都成了企业家,Xi总书记肯定了这一点。

目前,“青海拉面”已在全国280多个大中城市开设了2.9万家拉面餐厅,从业人员18万人,相关业务收入超过180亿元,在东南亚等国家开设了450多家。其中,青海海东人在全国270多个大中城市开设了21,200家拉面餐厅,拥有147,000名员工。平均而言,海东市每四个劳动者中就有一个从事“拉面经济”,海东市每1.7个农村家庭中就有一个从事拉面生意。海东市所辖的化隆县和循化县是拉面经营的主要县,占全县人口的三分之一以上。只有华龙县的拉面大军每年能从全国各地“拉”回5.7亿元,是该县公共预算收入的五倍多。深圳的“中发园”、杭州的“怡紫薇”、上海的“骆驼圈”等清真餐饮品牌的快速连锁店已经初具规模,年销售收入超过2000万元。与此同时,“拉面经济”带动了牛羊肉配送、副食品加工配送等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一些拉面老板回到青海,用资金创办了第二家企业,从事种植、饲养牛、羊和高原冷水鱼,并发展现代农业。他们还成立了大型餐饮企业,引领全省清真餐饮业的发展,如中发苑、大西门餐饮城、绿洲生态餐饮园等。

“拉面经济”:青海扶贫抓特色

钱光明说:“当我看到Xi总书记来到青海,问起青海拉面的情况时,我很受鼓舞。我们一直在寻找金融精准扶贫的“切入点”。那么,这一点在拉面,青海还是很准确的。虽然我们过去做了一些工作,但现在必须想办法落实Xi总书记的讲话和要求,努力把青海小拉面拉出大经济,拉出扶贫之路。”

镜头1:马亚黑亚,化隆县昂斯多镇吴莎昂村人。他于2000年6月开业,经营兰州拉面。起初,我在湖南长沙和浙江杭州摸索兰州拉面,尝到了甜头。2002年初,马亚黑亚开始进入广东,在中山市小榄镇经营兰州拉面店。仅仅一年后,他在2003年初来到广州,在东华西路经营一家拉面店。经过一年的努力,马亚黑亚实现净利润13万元,目前已累计盈利30多万元。到目前为止,马亚黑亚已经带动更多的贫困村民在广东经营了18家拉面店,其中10家拉面店以低价转让给亲戚朋友,7家拉面店以股份形式经营,他亲自经营了一家价值60万元的拉面店。

“拉面经济”:青海扶贫抓特色

镜头2:德是一个撒拉族男子,常年居住在化隆县阿什努乡纳哈隆村。早年,他带妻子去青岛开华龙牛肉拉面店,但由于资金短缺,一开始他就举步维艰。当他得知他可以从家乡得到一笔专门为从事“拉面经济”的人准备的贷款时,他高兴地连夜从青岛回到了家乡,并很快得到了10万元的贷款。有了资金,他立即扩大了店铺和经营规模,吸收了更多的员工(6名农民工和2名下岗工人),年收入21万元。

“拉面经济”:青海扶贫抓特色

镜头3:20多年前,高友云从碳化硅厂下岗,回到了化隆县的农村。当他看到身边很多人都在搞“拉面经济”,先富起来后,他就不再愿意做一个小工了。于是他带着5000元的贷款和他的积蓄来到广州,在腊面开始了他的生意,并成立了华龙牛肉腊面店。他以热情、勤奋和诚实赢得了广州人的信任,生意兴隆。雇员人数从开始的4人增加到12人。5年内,个人资产达到50万元。

“拉面经济”:青海扶贫抓特色

当采访每一个从事“青海拉面”的经营者,问他们目前的当务之急是什么,发展问题是什么时,几乎所有的经营者都会异口同声地说“资金问题”。在这方面,中国人民银行海东中心支行提前做了大量的调研、推广和鉴定工作。例如,华龙县支行拓展了扶贫触角,凸显了扶贫特色。积极实施戆徒镇东一村“两富一贫”发展模式,积极协调化隆县戆徒镇信用社,落实放宽额度、简化手续、优惠利率政策,采取一次性审批、贷款随用、余额控制、循环使用等管理方式,简化贷款手续,减免评估费用,增加小额信贷等信贷模式。截至2016年2月底,仅东一村就发放了40笔拉面贷款,金额为105万元,每户信贷额度从2010年的2万元增加到目前的3万至5万元。此外,东一村发放的所有信用贷款都能按时偿还,不存在不良贷款。村里有300多户人家从事“拉面经济”,员工超过1200人。村里80%的年轻人已经离开了东一村。这些村民大多在中国北方、上海、广州、深圳和东北经营腊面餐馆,年利润在20万至30万元之间,经济收入稳定。根据他们自己丰富的经验,这些富有的村民帮助这个村庄的贫困家庭开展商业项目,选择商业地点和筹集营运资金。一些富裕的村民甚至帮助贫困户垫付流动资金或担保贷款,使一批又一批的村民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近年来,“拉面经济”产生的经济效益已超过1000万元。

“拉面经济”:青海扶贫抓特色

在中国人民银行的领导下,各银行和金融机构集思广益,为青海的“拉面经济”共同努力。2008年以来,海东市共筹集担保资金9686万元,向1.5万名企业家发放创业贷款11.2亿元;2007年后,华龙县向贫困农户发放了1亿多元贴息贷款,集中扶持了2300户拉面户;截至2015年10月底,中国农业银行海东支行通过信用卡支持1751名职工就业创业和“拉面经济”客户,授信总额3.35亿元,其中“拉面经济”信用卡发放979张,授信总额2亿元。目前,信用卡和贷款运行正常,没有出现不良客户。据统计,近年来,仅化隆县金融机构就累计发放了6.87亿元的“拉面经济”贷款,而为了安全、顺利发放贷款,北京、上海、广州、苏州等全国各地,只要有青海拉面,就有青海金融人士的足迹。

“拉面经济”:青海扶贫抓特色

2015年1月,海东市发布了《关于进一步促进海东市拉面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到2020年,拉面将拥有2.6万多户商户和17万名员工,“拉面经济”及相关产业年经营收入将达到150亿元,净收入将超过50亿元。对于中国人民银行华龙县支行行长张来说,落实相关金融支持工作的压力确实很大。他说:“目前,‘拉面经济’的收入占海东市劳动收入的50%以上,已经成为海东市贫困地区人民脱贫致富的法宝。该市的“拉面经济”主要集中在化隆县和循化县。我觉得金融精准扶贫的负担更重。”

标题:“拉面经济”:青海扶贫抓特色

地址:http://www.pyldsnkxy.com/pyxw/57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