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736字,读完约4分钟

众所周知,在民众中,“养儿防老”、“养老靠政府”等传统观念影响广泛,这是民众对“养老”的关注和每个人对体面老年的期待背后的原因。

应该说,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从医护人员的工作素质,到疗养院等硬件建设,从丰富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的老年大学等软服务,到满足“养老、治病、娱乐”的现代综合养老需求,都需要顶层设计的支持、专业人才的培养和相关基础设施的建设,资金是不可或缺的。

为确保养老服务业稳定发展,不断注入资金“活水”,中国人民银行、民政部、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联合发布了《关于金融支持加快养老服务业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要求推进符合条件的养老服务企业上市融资,完善养老保险制度建设,为养老服务企业和项目提供中长期低成本的资金支持。

金融支持养老要抓住三个关键

不难发现,对养老服务业的金融支持必须牢牢把握三个关键:金融产品差异化、融资渠道创新和参与者多元化。

首先,对养老服务的财政支持类型应该有所区别。

显然,在新的时代,体面的养老金不仅要求老年人生活,而且希望他们能够生活质量和精神。养老服务不再仅仅是医疗保健,还需要为个性化和多样化的养老需求提供专业化服务。金融业如何准确支持差异化需求成为更高的要求。

然而,我国养老金融业务总体上处于初级阶段,居民养老金融产品和服务品种单一,养老资产管理理念和机制滞后,养老金融业服务模式粗放,远远不能满足居民对养老服务主体多层次、多样化的需求。

有鉴于此,《意见》指出,应鼓励银行、证券、信托、基金、保险等金融机构积极开发差异化金融产品,提供长期稳定的收入,满足老年人跨生命周期的需求。包括旨在增加个人财产收入的负担得起的金融产品;创新消费信贷和信托产品,支持老年人医疗保健、健身、娱乐、旅游等领域的发展;探索代际养老、预防性养老和第三方支付养老等养老模式和产品,提高居民养老财富储备和养老服务支付能力。

金融支持养老要抓住三个关键

其次,创新养老服务财政支持的融资渠道。

面对养老金融产品的差异化需求,传统的银行信贷已经难以支撑。可以说,为了更好地支持养老服务业的各种需求,金融必须突破间接融资的上限,开辟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的转换渠道。全方位金融支持要求跨境优化各种金融资源,开放信贷市场与资本市场的连接点,整合风险投资、保险、证券、担保等机构的全方位金融资源,为养老服务自主创新提供更广阔、更顺畅的融资渠道。特别是针对不同发展阶段的养老服务企业的不同需求,我们为他们提供有针对性的金融产品。

金融支持养老要抓住三个关键

对小微养老服务企业的支持一直是传统信贷的薄弱环节。因此,《意见》鼓励符合条件的金融机构通过发行金融债券和信贷资产支持证券等方式筹集资金,支持小微养老服务企业的发展。此外,鼓励中小养老服务企业发行中小企业集体票据、集体债券和中小企业私人债务,积极发挥各种担保和信用增级机构的作用,为中小养老服务企业发行债券提供信用增级支持,也是缓解资金渴求的有效途径。

金融支持养老要抓住三个关键

对于经营成熟、未来现金流稳定的养老服务项目,可以根据项目资产的未来现金流和收益权,探索发行项目收益票据、资产支持证券等产品,或者让成熟的优质养老服务企业通过发行公司债券、公司债券和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筹集资金。

第三,养老服务财政支持的参与者应多元化。

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快速发展,养老压力日益增大。从全社会的角度来看,家庭、社会和政府都很难单方面有效地保障老年人晚年的幸福。因此,必须动员社会资本广泛参与,增加社会养老财富储备,提高养老服务支付能力,努力形成“政府推动养老体系建设,社会资本参与养老服务建设,个人承担养老义务”的合力。

前两个方面的合作是本意见的重点之一。鼓励地方政府采用ppp模式建设或发展养老机构,让金融机构创新适合ppp项目的融资机制,探索利用股权投资、夹层投资、股东借贷等形式,鼓励社会资本加大对养老服务企业、机构和项目的融资支持。

总之,要保证“为老年人提供安全感”战略目标的顺利实现,离不开金融机构的支持和一系列融资手段的引入,这就要求金融业根据不同的需求推出更加多样化的产品,构建更新更顺畅的融资渠道,动员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进来。只有这样,李克强总理在两会上作出的“老有所养,老有所养”的承诺才能真正落到实处。

标题:金融支持养老要抓住三个关键

地址:http://www.pyldsnkxy.com/pyxw/58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