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4633字,读完约12分钟

贵州东北部锦江的美景。(数据图片)

?贵州省江口县太平乡云社土家族民俗文化村风景。我们的记者郑万照片

?贵州省延河县孙嘉村,位于乌江上游。我们的记者王新伟照片

?电子商务深入到贵州农村地区。我们的记者熊立社

?贵州生态良好,村民们在清澈的河边洗菜。本报记者崔国强照片

绿色是贵阳的城市背景,是未来发展追求的主色调。

红色传承是遵义的精神动力,绿色发展是遵义的战略选择;

在“边缘”变为“前沿”的同仁,生态资源已成为赶超的战略资源。

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贵阳、遵义、铜仁走上了青山、青山、金山银山相得益彰的发展道路

贵阳

林城青山数据寻找未来

贵阳一方面注重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另一方面注重新兴产业的培育,经济社会发展的绿色水平不断提高

春天的三月是美丽的,群山是最迷人的。

今年3月,记者登上贵阳市鹿冲关森林公园顶上的环翠阁,看到许多市民漫步在山间小道上,享受着闲暇时光。环顾四周,开满鲜花的山上布满大大小小的山丘,翠绿的森林环绕着城市。贵阳“临城”,名副其实。

贵阳市生态委员会教育司司长李秀耀告诉记者,贵阳市继续开展植树造林和绿化保护工作,20世纪80年代初步形成了全市第一个林带,总面积13.6万亩,本世纪初建成了全市第二个林带,总面积212.03万亩。2012年,贵阳整合环保、林业、园林等部门职能,成立了中国第一个生态文明建设委员会,率先创新了生态文明建设的体制和机制。截至2015年底,贵阳市森林覆盖率达到45.5%,城市建成区人均公共绿地达到10.95平方米。“酷贵阳”的名片越来越亮。

探访长江经济带:贵州三市守住大生态 融入大江流

然而,尽管生态优美,气候宜人,贵阳的经济社会发展长期处于西部省会城市的第三梯队,其资源优势并没有很好地转化为经济优势。

"贵阳面临双重压力和双重任务."贵阳市负责同志多次表示,贵阳作为省会城市,必须加快发展,加快转型,承担起引领贵州经济社会发展的“火车头”和“发动机”的使命,缩小与兄弟城市的差距;另一方面,贵州是长江上游的生态屏障,贵阳仍需保持天蓝、青山、净水、净土的底线,不断提高生态环境质量。

“贵阳的地位和使命要求我们走一条青山绿水相得益彰的发展道路。”贵州省委常委、贵阳市委书记陈刚说。

近年来,随着贵阳龙洞堡国际机场的扩建和升级,贵州东部的贵广高速铁路、沪昆高速铁路和通往周边省份的高速公路相继建成通车,贵阳的交通区位优势不断增强,为转型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贵阳依托生态优势和日益改善的交通条件,一方面注重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另一方面注重新兴产业的培育,旅游业发展迅速。大数据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绿色水平不断提高。

对于贵阳来说,发展大数据产业是最好的选择。陈刚表示:“大数据不仅是一个刚刚起步的新兴产业,也是一个消耗资源较少的绿色产业。”2013年以来,贵阳市紧紧抓住与北京中关村和落户贵州的三大电信运营商数据中心全面合作的重要机遇,以大数据为主要方向和突破口,推进经济升级转型,全面发展数据中心、呼叫中心、软件和服务外包、终端产品制造等。围绕大数据产业的核心、相关和衍生业态,构建大数据产业链,取得了显著成效。

探访长江经济带:贵州三市守住大生态 融入大江流

在短短两年多的时间里,贵阳市在全国取得了许多“第一”:率先创建了国家级大数据产业发展集群,率先举办了世界上第一次以大数据为主题的博览会和峰会,率先建立了大数据交易所,率先提出了块数据的概念,并探索了在构建块上收集大数据的公共平台...

2015年,贵阳大数据及其相关产业总规模近1000亿元,同比增长近40%,高技术产业占工业增加值的40%。大数据正逐渐成为贵阳追赶的新引擎。

在大数据的浪潮下,一些传统的信息技术行业也开始了第二次创业,贵阳琅玛信息技术公司就是其中之一。公司进入互联网医疗卫生行业,搭建了一个为公众提供健康服务的“宝贵健康”平台,并成立了一家互联网医院。

“大数据为各行各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医疗保健也不例外。”琅玛公司董事长王伟告诉记者,公司自主研发了医用级可穿戴微型设备,如莱亚欣医疗模块、39健康仪、癫痫手镯、便携式化学发光仪、智能康复鞋垫等。

绿色不仅是贵阳的背景色,也是未来发展的主色调。“十三五”伊始,贵阳就确立了“建设创新型中心城市”的发展目标,并将重点撰写三篇配套文章,即大数据产业与大健康产业、山地旅游与山地农业、现代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向更高层次的未来迈进。

遵义

坚持红色传承,促进绿色发展

遵义市在建设西部内陆新高地的过程中,坚持红色传承为精神动力,绿色发展为战略选择

贵州遵义,是中国革命的转折点。现在,这座黔北名城正抓住发展和转型的机遇,努力成为贵州融入长江经济带的“排头兵”。在建设西部内陆开放新高地的过程中,遵义坚持以红色传承为精神动力,以绿色发展为战略选择。2015年,全区国内生产总值达到2168.3亿元,比上年增长13.2%,五年翻了一番,成为贵州省经济增长最快的地级市。

探访长江经济带:贵州三市守住大生态 融入大江流

记者看到,在遵义会议会址、习水县土城镇等红色旅游景点,许多党员、团员和游客前来参观学习,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在仁怀市茅台镇,中国酒文化展览馆像织布一样吸引着游客;赤水瀑布风景区,竹林婆娑美丽。来自山东烟台的陈女士张开双臂,感受着迎面而来的水汽,感叹道:“这里的生态真好!”

据报道,2015年,遵义共接待游客6200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547亿元,分别增长20%以上。“十二五”期间,“十一五”末,全市旅游总人数和总收入分别是3.7倍和3.8倍。从遵义到仁怀、赤水、习水,记者注意到赤水河沿岸许多景点和道路设施正在建设和改造中。贵州省第11届旅游发展大会将于4月底在仁怀召开。各地都在大力改善基础设施,提高接待能力,满足游客需求,为即将到来的五一假期做准备。

探访长江经济带:贵州三市守住大生态 融入大江流

赤水河以红军“四渡赤水”而闻名,是长江上游唯一的一级支流自然流淌的河流。它有“生态河”、“梅景河”、“梅九河”、“英雄河”的美誉,也是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此,遵义市长期努力,坚持并继续推进赤水河流域的治理和保护,编制了《遵义市赤水河流域“四河四带”总体规划(2014-2020年)》,划定了生态红线,加强了环境保护执法,提倡对环境违法行为“零容忍”。

探访长江经济带:贵州三市守住大生态 融入大江流

“没有良好的生态环境,茅台就没有立足之地”。贵州茅台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告诉记者,赤水河独特的自然环境孕育了茅台。为此,茅台集团长期以来不遗余力地进行环境保护,不仅在企业内部推广循环经济模式,而且自2014年以来,每年为赤水河流域生态保护投入5000万元。

近年来,随着“陆地空河”交通网络的逐步完善,遵义不仅迎来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也迎来了自身的发展机遇。“遵义市坚持红色遗产,推进绿色发展,努力打造西部内陆新高地。”遵义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研究员刘说。

遵义背靠贵阳,面向成都和重庆,地理优势明显。遵义市投资促进局副局长贺佳勤告诉记者,从遵义到重庆开车大约需要2.5个小时,有些县市只需要1.5个小时。随着交通条件的不断改善,可以更好地融入长江经济带和“一带一路”的发展之中。目前,遵义综合保税区、遵义新洲机场空港、遵义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遵义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遵义软件园和大学生创业园等“六大开放平台”正在建设之中。

探访长江经济带:贵州三市守住大生态 融入大江流

抓住长江经济带机遇,积极深化与重庆、上海的合作,是遵义构筑西部内陆开放新高地的战略选择。贵州省委常委、遵义市委书记汪表示,遵义要全方位向重庆开放,努力形成优势互补,为产业转型创造新的投资平台;要以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等发达地区为目标,结合其地理、资源和人力,引进并积极建设以大数据为先导的智能终端、新能源汽车等新兴产业,促进区域经济社会转型升级和跨越式发展。

探访长江经济带:贵州三市守住大生态 融入大江流

据了解,“十二五”期间,遵义市抓住上海对口支援的机遇,加快建设遵义区和上海漕河泾新兴技术开发区遵义(上海)工业园区,加强与重庆等周边地区的深度合作。今年春节刚过,遵义市党政代表团就赶赴上海和重庆进行交流和谈判。

春天来到遵义,那里绿色反射红色。展望“十三五”,遵义市将重点推进电子信息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业、现代高效农业、医药保健产业和旅游业的发展,使绿色产业强市富民,绿色城镇山川交融。

铜仁

边际变化、前沿开放与促进发展

已初具规模的综合交通网络,使铜仁地区迅速成为武陵山区的新兴交通枢纽和贵州融入长江经济带的“边疆”

铜仁市位于贵州、湖南和重庆的交界处,被称为“黔东门户”。境内的乌江和沅江是长江流域的一部分。随着长江经济带战略的实施,这个曾经的“边缘城市”迎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

之所以称之为“边缘”,是因为在过去,由于交通基础设施落后,铜仁内部难以与黔中相连,外部难以到达湖南和重庆。虽然它是连接西南中东部的门户,但它只有“位置”,没有“优势”。

如今,随着交通基础设施的跨越式发展,铜仁已经逐渐摆脱了“边缘”的地位。“十二五”末,铜仁高速公路里程从28公里增加到596公里,实现了县际高速公路的目标;桐乡石油路和桐村水泥路全覆盖...已经初具规模的综合交通网络迅速成为武陵山区新的交通枢纽和贵州省融入长江经济带的“前沿地带”。“十三五”期间,铜仁将继续建设四条高速公路,到2020年,全省出口数量将增加到八条,里程1000公里。高速公路密度高于全省和全国平均水平,加快乌江三级航道建设。铜仁作为贵州融入长江经济带的“前沿”,将会更加突出。

探访长江经济带:贵州三市守住大生态 融入大江流

“要解决交通问题,铜仁地区可以把自己的优势资源拿出来,引进中东部地区的优势产业。”铜仁市市长陈艳认为,生态资源是铜仁赶超他人的重要战略资源,而生态文化是最具竞争力和潜力的旅游资源。目前,“工业生态化”在铜仁已基本实现,但“生态工业化”仍需重视。

延河土家族自治县中街镇孙嘉村“金条长在树上,元宝长在地下,空仙果挂在中间”的生态立体农业模式,把这个贫困村变成了“小康村”。当地的传统水果空李像“仙果”,地下套种的中草药白芨像“金元宝”,驯化后的铁皮石斛苗用草绳绑在树干上。63岁的孙本道(音)是孙嘉村当门组的一名村民,他告诉记者,他自己家种的2亩空李年收入超过3万元。贵州沿河吴江生物技术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冯新建表示,沿河县的生态优势是他选择在这里投资的原因。这种立体种植模式高效、持久,特别适合退耕还林地区。

探访长江经济带:贵州三市守住大生态 融入大江流

铜仁独特的生态旅游资源也让普通人看到了更多创业致富的机会。石阡温泉集团、范静山风景区、乌江山峡百里画廊……越来越多的优秀旅游线路闻名遐迩。在中国第一个土家族村落——江口的云社,外出打工的年轻人纷纷返乡创业,建起了农舍;在乌江峡谷,游船司机郑告诉记者,他于2014年在这里成立了霸王谷旅游运输有限公司,以客观的眼光看待沿途的风景,年收入约20万元。

探访长江经济带:贵州三市守住大生态 融入大江流

事实上,铜仁的旅游业正呈现出迅猛增长。仅今年春节黄金周期间,铜仁市接待游客279.93万人次,同比增长71%;旅游收入16.74亿元,同比增长66.7%。铜仁市旅游委办公室主任严表示:“到2018年,旅游业增加值将占gdp的15%以上,旅游从业人员将占全市就业总人数的20%以上。”

大交通促进大流通,大生态带来大发展。目前,铜仁市黔东产业集群区、梵净山“金三角”文化旅游创新区和吴江生态经济走廊的经济发展空格局已基本形成。陈艳告诉记者,铜仁将按照“传统产业生态化、大型特色产业和高端新兴产业”的要求,大力发展新医药、大健康、劳动密集型和特色轻工业等产业,把铜仁建设成为长江经济带承接产业转移的示范基地。

探访长江经济带:贵州三市守住大生态 融入大江流

(编者:石

标题:探访长江经济带:贵州三市守住大生态 融入大江流

地址:http://www.pyldsnkxy.com/pyxw/68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