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209字,读完约3分钟

《投资快报》记者获悉,上周五,在2016中国普惠金融国际论坛上,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易纲首次披露了20国集团数字普惠金融高级原则的八项内容。它们是:倡导利用数字技术促进包容性金融的发展;平衡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中的创新和风险;为数字普惠金融构建适当的法律监管框架;扩大数字金融服务基础设施;采取负责任的数字金融措施保护消费者;注重普及消费者的数字技术知识和金融知识,促进数字金融服务的客户识别;监控数字普惠金融的进展。

易纲首度透露G20数字普惠金融高级原则

央行副行长易纲:

每笔交易的成本低至2美分

在8月26日的会议上,易纲还提到支付宝每年约有4.5亿活跃用户,“这是世界上一个庞大的群体,每笔交易的成本低至2美分”,充分体现了数字金融的包容性。此前,在刚刚结束的7月24日20国集团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上,“数字包容性”已成为各界关注的热点。

根据会议公报,二十国集团采纳了gpfi制定的数字普惠金融先进原则,鼓励各国在制定更广泛的普惠金融计划时考虑这些原则,特别是在数字普惠金融领域。

蚂蚁金服总裁敬先东:

技术开启了金融服务的“最后一英里”

“我们正处于普惠金融发展的一个里程碑式的转折点,蚂蚁模式期待服务于世界。”在“2016中国普惠金融国际论坛”上,蚂蚁金服总裁荆先东指出。

作为近年来金融创新的热点,数字普惠本质上体现了金融与科技的融合,改变了服务成本高、有效覆盖难、信息不对称、风险管理难的核心问题,金融服务的“最后一公里”有望开启。据了解,作为中国数字普惠金融实践的杰出代表,在即将于杭州召开的20国集团峰会上,蚂蚁金服的三位专家应邀参与了20国集团数字普惠金融高级原则的讨论和修订。

易纲首度透露G20数字普惠金融高级原则

荆献东指出,数字包容性服务的核心是服务每一个普通人。金融服务必须具备三个要素:低门槛、负担得起和可靠。科技创新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驱动力。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出现,云计算和大数据已经成为新一代的商业技术设施,金融服务的基础设施也发生了变化。前所未有的技术红利推动金融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移动互联网使“普”成为可能,云计算和大数据实现了“效益”,提高了服务效率,降低了成本和风险;通过大数据筛选和衡量风险,过去缺乏信用记录的用户也可以获得金融服务以实现“一般”和“效益”;生物识别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取得了新的突破,不仅提高了金融服务的普及程度,也使个性化金融服务成为现实。

荆献东表示,这些技术在过去12年里已经在蚂蚁金服中得到广泛应用。如今,支付宝可以为4.5亿用户服务,因为有了手机和移动互联网,移动支付甚至可以在边境地区轻松使用。数据显示,2015年,移动支付在西藏那曲的普及率居中国首位。与此同时,此类金融服务开始惠及1300万视障群体,帮助他们减少社会交往的障碍。

在小额信贷方面,五年来,网上商业银行和蚂蚁小额贷款利用大数据创新信贷模式,实现了三分钟网上申请、一秒钟贷款、零人工干预的新模式,为400多万小微企业提供融资,单户贷款金额不足3万元。

标题:易纲首度透露G20数字普惠金融高级原则

地址:http://www.pyldsnkxy.com/pyxw/106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