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689字,读完约4分钟

80年前,红军在会宁与将太保会师,标志着25000英里长征的胜利结束。然而,这不是斗争的结束,也不是长征精神的结束。

如果说80年前解决困难的目标是赢得革命,那首先要靠战士们的英勇战斗;新中国成立初期,艰苦奋斗的目标是依靠全国人民的团结和艰苦奋斗来巩固国家;今天,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场硬仗的主要目的是国家的繁荣和人民的共同繁荣。虽然阶段目标不尽相同,但都离不开第一、团结一致、克服困难的长征精神。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已有7亿多贫困人口脱贫,贫困人口享受的社会保障和相关领域的基础设施建设日趋完善。但是仍然有一些穷人需要帮助。截至2015年底,全国共有14个集中连片贫困地区和12.8万个贫困村,贫困人口5575万人。这意味着,在过去的五年里,中国平均每月的减贫人口已经超过100万,贫困县和贫困家庭不能增加或重复。可以说,扶贫开发工作已经进入啃“硬骨头”的关键时期。长征精神是我们打赢这场硬仗的关键。

弘扬长征精神 打赢扶贫攻坚战

要战胜贫困,首先要做一个男子汉,建设一支敢于承担责任的干部队伍。

第一,扶贫负责人应有明确的权利和责任,明确“谁来帮助”的问题。此前,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明确指出,要“加快形成由中央统筹、省(自治区、直辖市)全面负责、市(地、州)、县具体落实的扶贫开发工作机制,做到分工明确、责任明确、任务到人、考核到位。”

第二,集中精力工作的干部应该勇敢地帮助贫困家庭找到正确的发展道路。扶贫工作繁重而复杂,小事需要真抓实干。在通往共同繁荣的道路上,没有人可以落后。这就要求干部要有“永不放弃”的精神,要有科学规划、果断实施的智慧和勇气,要因地制宜、因势利导、随机应变。这就要求领导干部对扶贫要有正确的认识和正确的态度,要有不怕困难、不怕风险的精神。

弘扬长征精神 打赢扶贫攻坚战

要派一批敢于承担责任、愿意行动的优秀干部到贫困村,帮助当地群众找到正确的发展道路。贫困县和贫困户分布广泛,各地情况不同。扶贫政策和措施要行之有效,就离不开顶层设计,但也离不开基层创新和实践,即根据人和地方、贫困原因和贫困类型制定政策。

要战胜贫困,必须团结一致,充分调动人民的主观能动性。

要帮助穷人摆脱贫困,就必须了解和动员“支持对象”。理解“支持对象”意味着明确真正的贫困人口、贫困水平和贫困原因。2014年,国务院扶贫办发布了《扶贫开发建卡工作方案》,要求为贫困户、贫困村、贫困县和连片贫困地区建卡,以摸清贫困家庭的底数,根据群众情况制定更好的政策,帮助贫困户尽快脱贫致富。

启动“支持对象”。除了政府援助和社会支持,脱贫致富还取决于穷人的努力。因此,有必要挖掘基层的内生动力,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扶贫不仅仅是捐钱。相反,应该根据当地特点和每个贫困家庭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规划适当的扶贫方式和援助措施。扶贫工作要认真、准确、对症下药。有必要通过教育实施扶贫,以防止贫困的代际传递,使普通人能够拥有致富的原始动力。

弘扬长征精神 打赢扶贫攻坚战

为了赢得与贫困的艰苦斗争,我们需要勇敢面对危险的海滩,啃掉最坚硬的“硬骨头”。

给人工作,明确援助对象,然后,如何帮助?如何帮助?建立完善的扶贫体系和机制,可能需要触及一些问题和利益,必须有所作为,有所作为,有所收获,有所收获。

此前,扶贫工作中存在挪用扶贫资金、长期不愿摘“贫困户”帽子等问题,这就要求在扶贫资金管理上采取新的措施。

事实上,面对各种扶贫项目,“摊辣椒面”已经不能满足当前扶贫工作的需要。完善财政扶贫资金的管理和使用,使不同渠道的资金能够“拧成一条绳”,完善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的使用和管理方法,与扶贫成果挂钩,充分发挥扶贫开发的综合效应。

在干部选拔和奖惩机制方面,也要发出明确的信号:对于敢于承担责任、肩负重任的干部,除了要加强监督和问责外,还要完善考核和激励机制,把扶贫绩效作为选拔任用干部的重要依据,对扶贫干部进行考察和甄别,鼓励各级干部到扶贫一线发挥才干。

长征不是一天的工作,但扶贫是一项长期的任务。与贫困作斗争的艰巨性,需要长征精神的鼓舞,需要带头的勇气,需要全体人民的共同努力,需要敢于冒险和咬“硬骨头”的勇气。只有继承长征的精神和信念,我们才能赢得反贫困斗争的最后胜利。

标题:弘扬长征精神 打赢扶贫攻坚战

地址:http://www.pyldsnkxy.com/pyxw/112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