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759字,读完约4分钟

我们的记者王晶晶

近日,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指导下,由中国发展出版社主办的“全国研究智库论坛2016年年会”上,民主建国会中央副主席、NPC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顾圣杰就供给侧结构改革和创新发展发表了主旨演讲。

“要准确理解供给侧结构改革,首先要把握三个关键词,在把握三个关键词的基础上,明确供给侧结构改革的三大任务。”顾胜展认为,第一个关键词是“供应方”,尤其是创新驱动的供应方。第二个关键词是“结构性”,针对结构性矛盾,优化供给结构。第三个关键词是“改革”,通过改革引导制度供给。简而言之,供给方的结构性改革应该优化,以创新为动力,以改革为导向。

优化供给提质增效迫在眉睫

在优化供给结构方面,顾胜展提出,不仅要做好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的“减法”,还要做好降低成本、弥补不足的“加法”,特别是要通过降低成本来调动企业的积极性,同时注重弥补城市化发展不平衡的不足。

余胜阻说,要实现结构优化、创新驱动和改革主导的统一,在结构调整和改革中,要消除无效供给,解决产能过剩;改革落后供给,提高供给质量;创造新的供给,释放新的需求;扩大短缺供给,增加公共产品供给;加强制度供给,处理好政商关系,调动人们的积极性。

顾胜展表示,消费已经成为中国经济的“稳定器”和“垫脚石”,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值得注意的是,随着中国中等收入阶层的崛起,中产阶级已经成为消费的主力军。据估计,目前中国大约有3亿中产阶级,而且在未来5-10年内可能会增长到5亿。如此庞大的中产阶级群体是中国经济增长的强大动力。

同时,顾胜展还指出,中国有效供给能力的缺乏带来了大量的“需求溢出”,导致了消费的严重外流。因此,中国应该在扩大有效需求的同时推进供给方改革。从宏观经济学的角度来看,需求方的“三驾马车”是投资、消费和出口;供应方的四个主要因素是劳动力、资本、土地和创新(制度和技术)。其核心实质是通过创新提高效率,培育经济增长的新动能,新动能是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优化供给提质增效迫在眉睫

“供给方的结构性改革,主要是要调动三大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顾胜阻说,一是市场主体由企业家组成,二是创新主体由科研人员组成,三是改革主体由官员组成。在这三个科目中,充分发挥人的积极性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我们应该改变企业家因为成本太高而做不到,科技人员因为缺乏激励而不想做,干部不做的局面。

优化供给提质增效迫在眉睫

顾胜展认为,要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必须实施“中国制造2025”战略,特别是工业化和信息化的融合、“大众创业、创新”和“一带一路”战略。特别是在中国制造业,我们要努力实现三大转变:“中国制造,中国创造,中国速度,中国质量,中国产品,中国品牌。”他进一步强调,第三次“转型”意义重大。"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的转型作为最后的转型,有着深刻的内涵."顾胜展表示,要依靠创新来带动品牌升级。实践证明,大多数具有现实世界影响力的巨型企业都是科技型企业。因此,核心技术是品牌的生命力和竞争力。另外,质量是品牌的生命,所以我们必须高度重视产品质量,打造中国自主的高质量品牌,这是实现“转型”的基础。

优化供给提质增效迫在眉睫

顾胜展表示,目前打造“中国品牌”迫在眉睫。中国企业已经成为世界当之无愧的商品供应商,但这几万亿美元的商品中,有相当一部分在离开中国时只带有“中国制造”的标志,而没有中国本土企业的品牌。研究表明,发达国家品牌创造的价值对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超过66%,而中国品牌创造的价值对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不到18%。因此,发挥品牌的主导作用,对促进供给结构升级和创造新的需求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它有利于激发企业的创新和创造,提高供应体系的质量和效率。另一方面,它引导消费,创造新的需求,充分发挥需求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满足人们更高层次的物质文化需求。此外,也有利于促进企业的诚实守信,实现更加和谐、公平和可持续的发展。

优化供给提质增效迫在眉睫

“对企业而言,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的关键是以品牌为导向,在生产中实现技术创新,在经营中实现转型升级(爱吉、净值、信息)。”顾胜展建议发扬工匠精神,打造中国品牌的新名片。从微观层面看,企业应加大品牌建设投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不断丰富产品品种,提高产品质量,通过产品创新提高品牌培育能力。从宏观上看,政府应加大政策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强法治建设,简化管理,下放权力,注重知识产权保护,通过制度供给为品牌培育和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标题:优化供给提质增效迫在眉睫

地址:http://www.pyldsnkxy.com/pyxw/88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