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809字,读完约7分钟

中国网财经8月12日电(记者李春辉)今年5月,国务院发布了《2016年推进“分配西服”改革工作要点》(以下简称《工作要点》),提出了三大方向15项任务。在工作重点的指引下,近三个月来,投资、外贸、工商、科技等领域的“配送服务”改革明显加快,一系列简化管理、下放权力、创新监管、优化政府服务的措施相继出台。

“发布”的重点是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管理”的方向是加强事后监督,“服务”的首要任务是提高工作效率。各领域“分销服”的协同推广,不断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为中国经济新动能的增长提供支撑。

近年来,我国许多领域的“分拨诉讼”改革加速推进,并与我国网上金融地图的推广相协调

投资“分销诉讼”:不断简化行政审批,打破“玻璃门”

投资一直是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然而,今年以来,在国内经济下行压力的背景下,企业投资意愿下降,在中国经济快速增长时期可以接受的制度成本,如今已成为影响投资决策的重要因素,导致私人投资持续放缓。

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的意见》和《2016年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权力下放和管理体制改革与优化服务相结合的要点》的指导下,有关部门和地区迅速采取行动,找出“原因”,对症下药。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7月28日发布的《各地促进民间投资的典型经验和做法》显示,福建、辽宁、湖北、江苏等地对行政审批制度进行了深入改革,提出了“限时办结”、“一厅一章”等规定,大力缩短行政审批时间,促进民间投资项目落地;江西省支持民间投资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全省所有燃气企业和50%的供水企业采用特许经营方式实现市场化运营等。

中国多领域“放管服”改革提速 激发经济内生动力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政策研究室(NDRC)8月3日发表文章“更好地发挥投资在经济增长中的关键作用”,建议降低民间投资的进入门槛,大幅放宽电力、电信、交通、油气、市政公用事业、养老、医疗、教育、文化、体育等领域的民间投资市场准入政策。规范和完善网上审批和监管平台,进一步简化环节,优化流程。加快清理和规范建设审批项目,加快项目前期工作。

中国多领域“放管服”改革提速 激发经济内生动力

外贸“配送套装”:手续更简单,通关更顺畅

海关总署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中国出口呈现出积极态势,连续五个月实现同比正增长,但国际市场需求依然低迷,中国对外贸易并未真正走出低谷。因此,为了促进对外贸易的持续复苏,减轻出口企业的负担,简化手续,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务就显得尤为重要。

今年6月1日,海关总署推进的“全国通关一体化”改革在上海启动试点。试点内容包括建立海关总署(上海)风险防控中心和海关总署(上海)税收征管中心。前者统一实施试点范围内进出口货物安全通道的风险分析、监控和处置;后者根据商品和行业分类,对货物分类、价格和原产地等涉税要素进行专门、密集和智能的批量审计。“两个中心”由海关总署直接管理,相关风险控制参数由海关总署统一实施,指令直接到达业务现场一线,实现统一执法。

中国多领域“放管服”改革提速 激发经济内生动力

在“全国通关一体化”完全实现后,企业可以选择任何一个海关进行申报、申报和纳税。通过海关安全准入风险调查后,货物可以在港口放行。放行后,海关将对报关单进行批量审核和跟踪审核。企业将更自由地申报,手续更简单,通关更顺畅。没有必要办理过境运输。港口货物放行速度将大大提高,企业通关成本将进一步降低。

中国多领域“放管服”改革提速 激发经济内生动力

7月,国家税务总局修订了《出口退(免)税企业分类管理办法》,并于9月1日正式实施。修订后的办法进一步细化和明确了出口企业的分类标准,提高了管理效率,加快了退税进度,使出口退税更好地发挥了促进对外贸易的作用。

工商“分销诉讼”:五证合一与加强事后监管

就业是民生之本。在当前经济下行的压力下,更有必要通过改革扩大就业。因此,中国不断深化商业体制改革,扩大各类市场主体总量,创造更多就业岗位,取得显著成效:今年上半年,中国新增市场主体783.8万个,同比增长13.2%,平均每天新增注册4万多个。

今年7月,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等五部门联合下发通知,要求在全面推行企业“三证合一”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商业体制改革,从10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推行“五证合一”。

去年10月,我国开始实行“三证合一”,即工商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和税务登记证合二为一。企业只需提交一次材料,而不是运行三个部门,大大提高了企业注册的便利性。目前,中国将在“三证合一”的基础上整合社会保险登记证和统计登记证,实现“五证合一”,进一步降低新市场主体准入的制度成本。

在深化商业体制改革的同时,相关部门也在大力加强事后监管。简化管理和权力下放绝不是放手的问题,必须管理好。同时,要创新监管方式,提高监管效率。

目前,我国商业系统的事后监管主要体现在企业信用监管机制上。上半年,已有1816.6万家企业发布了2015年度报告,年度报告的发布率为88.3%。全国企业共发布即时消息1580.1万条。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累计访问量185亿次,查询量78.5亿次,平均每天有4000万人登录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工商和市场监管部门共向其他部门提供了35亿条数据,并配合最高人民法院限制老来在公司担任各种职务,共计4.2万人次,逐渐显示出企业信用约束的作用。

中国多领域“放管服”改革提速 激发经济内生动力

科技“分销服”:“宽松+激励”,管理服务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推动力,科技创新在整体创新中起主导作用。中国提出了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建设世界科技强国。8月8日,“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计划正式发布,为未来五年中国科技创新描绘了宏伟蓝图。可以预见,中国的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将迎来新一轮的大发展,科技领域的“释放诉讼”也将相应加快。

7月底,《关于进一步完善中央科研项目经费管理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下发。《意见》进一步简化管理,下放权力,在完善中央科研项目经费管理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放松和鼓励”科研人员的政策措施。例如,简化预算科目和授权调整;加大对科研人员的激励,项目承担单位可以在核定的间接费用比例内科学合理地安排绩效支出;重申劳动力成本没有比例限制;科研项目实施期间,当年结余资金可结转下年继续使用,以此类推。

中国多领域“放管服”改革提速 激发经济内生动力

同时,《意见》要求加强事后监督,将管理融入服务。这些措施将为研究者致力于研究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在科技成果转化中,有关部门提出了多种市场化的激励措施。7月20日,国家粮食局发布了《关于推进食品工业科技成果转化的实施意见》,提出食品工业科研单位可以自主决定以多种方式转移和转化科技成果,鼓励科技成果市场化定价,鼓励食品工业科技人员到企业担任技术职务,经单位同意后离职创业。

8月10日,农业部等五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扩大种业人才开发和科研成果权益试点改革的指导意见》,其中还提出鼓励科研人员在种业企业开展科技创新;鼓励通过转让、许可、作价入股等方式转让和转化种业科研成果;对成果完成者和转化人员的奖励和报酬费用计入本单位当年工资总额,但不受本单位当年工资总额的限制,不计入本单位工资总额基数等。

标题:中国多领域“放管服”改革提速 激发经济内生动力

地址:http://www.pyldsnkxy.com/pyxw/9875.html